艾滋病目前仍无法完全治愈,但通过“抗逆转录病毒治疗(ART)”可有效控制病毒,感染者寿命接近常人。

一、为什么艾滋病仍无法根治?
病毒在感染早期便整合进宿主DNA,形成潜伏的“病毒库”。这些休眠的病毒不受药物影响,一旦停药即可重新复制,导致疾病反弹。
此外,HIV变异速度极快,单一药物极易产生耐药,因此需要多靶点联合用药。
二、最新治疗策略有哪些突破?
1. 长效注射方案:从每日到每月
- cabotegravir + rilpivirine:每两月一次肌肉注射,病毒抑制率与口服相当。
- 优势:提升依从性,减少漏服风险。
2. 广谱中和抗体(bNAbs)
实验室筛选出的3BNC117、10-1074等抗体,可直接中和多种HIV毒株。早期临床试验显示,与ART联用可延迟病毒反弹。
3. “激活-杀灭”策略
先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(HDACi)唤醒潜伏病毒,再借助免疫疗法或基因编辑清除被感染细胞。目前处于II期临床,副作用与激活程度仍需优化。
三、基因编辑能否带来治愈曙光?
CRISPR-Cas9被尝试用于切除整合的HIV前病毒。2023年《Nature》报道,在动物模型中成功切除90%以上病毒片段,但人体试验尚未启动。

挑战:脱靶风险、递送效率、伦理审查。
四、疫苗研发为何屡屡受挫?
HIV外壳蛋白高度糖基化,可隐藏关键中和位点。最新“马赛克疫苗”尝试拼接多种毒株片段,2024年III期试验将公布初步数据。
五、感染者如何获得接近常人的寿命?
1. 早期诊断与即时治疗
确诊后立即启动ART,CD4计数可长期维持500以上,机会性感染风险降低80%。
2. 耐药监测与方案调整
- 每6-12个月检测病毒载量,低于50拷贝/mL视为抑制成功。
- 出现耐药突变时,及时换用整合酶抑制剂或融合抑制剂。
3. 预防机会性感染
CD4<200时,需服用复方新诺防肺孢子菌肺炎;CD4<50时,加用阿奇霉素防MAC感染。
六、暴露后阻断(PEP)与暴露前预防(PrEP)
PEP:72小时黄金窗口
高危行为后2小时内启动,连续服用28天,阻断成功率超80%。

PrEP:每日或按需方案
- 恩曲他滨/替诺福韦:每日一片,异性传播风险降低90%。
- 2-1-1按需法:MSM人群性行为前后各服2片,再服1片,灵活经济。
七、社会歧视与心理支持
感染者常面临就业、婚恋歧视。国内多地已设立“红丝带”热线,提供匿名咨询与法律援助。
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抑郁发生率,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PHQ-9量表筛查。
八、未来展望:功能性治愈与全民预防
2025-2030年,以下技术可能进入临床:
- CAR-T细胞疗法:改造T细胞识别并杀死HIV感染细胞。
- 自扩增RNA疫苗:一次注射,长期表达抗体。
- 长效植入式药泵:一次手术,持续释放药物达一年。
若90%感染者获得持续治疗,2030年全球新发感染有望下降90%,接近“终结艾滋病”目标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