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还能入场吗?可以,但必须选对细分赛道、算清资金门槛、看清政策风向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拆解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的真实前景。

一、需求端: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谁更香?
动力电池:2023年全球装机量705GWh,预计2027年突破2TWh,年复合增速28%。中国、欧洲、北美三大市场同步放量,增量主要来自纯电车型渗透率提升。
储能电池:2023年全球新增规模42GWh,2027年有望达400GWh,年复合增速56%。光伏、风电强制配储政策是最大推手,美国IRA法案、中国分时电价改革持续放大需求。
自问:两条赛道谁更稳?
自答:储能电池增速更快,但价格波动大;动力电池规模大、订单长,适合重资产玩家。
二、供给端:产能过剩还是高端紧缺?
低端磷酸铁锂:2023年名义产能已超需求40%,加工费从2.8万元/吨跌至1.5万元/吨。
高端高镍三元:海外车企长单仍溢价20%,但技术门槛高,仅容百、当升等5家能稳定量产。

4680大圆柱:特斯拉、宝马、蔚来排队等货,全球有效产能不足10GWh。
自问:现在建厂会不会踩雷?
自答:低端产能已过剩,高端产能才起步;切入4680、磷酸锰铁锂、钠离子电池才有机会。
三、技术路线:三元、磷酸铁锂、钠离子谁主沉浮?
三元NCM:能量密度高,适合长续航高端车;但镍、钴价格剧烈波动,成本压力大。
磷酸铁锂:循环寿命高、成本低,占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份额62%;低温性能差是硬伤。
钠离子:2023年量产成本0.55元/Wh,比磷酸铁锂低25%,-20℃容量保持率仍达88%;能量密度仅150Wh/kg,适合两轮车、储能。

自问:技术路线会一家独大吗?
自答:不会。高端车继续用高镍,主流车用磷酸铁锂,储能和低端车给钠离子留空间。
四、政策与贸易壁垒:出海还能赚钱吗?
美国IRA:2024年起,电池组件50%以上价值需在北美制造,才能拿到7500美元/车补贴。
欧盟CBAM:2026年对进口电池征收碳关税,预计增加成本30-50欧元/kWh。
中国白名单:2024年新版规范条件要求单厂产能≥5GWh,研发占比≥3%,能耗≤0.4kWh/Wh。
自问:中国厂商如何规避壁垒?
自答:三条路径:①北美建厂(宁德时代墨西哥、国轩美国);②技术授权(孚能科技土耳其工厂);③本土化供应链(亿纬匈牙利、欣旺达摩洛哥)。
五、资金门槛:建一条10GWh产线到底要多少钱?
磷酸铁锂:设备投资3-3.5亿元/GWh,土地+厂房+流动资金合计约5亿元/GWh。
高镍三元:设备投资4.5-5亿元/GWh,环保、高镍工艺额外增加1亿元/GWh。
4680大圆柱:设备投资6-7亿元/GWh,激光焊接、干法电极设备占大头。
自问:没有100亿能玩吗?
自答:可以。先做2GWh模组+PACK产线,投资10亿元以内;绑定车企或储能集成商拿长单,滚动扩产。
六、2024年入场指南:三种打法对号入座
- 资源型玩家:锁定锂、镍、磷矿资源,做前驱体或正极材料,毛利率25%-35%。
- 技术型玩家:专注4680、磷酸锰铁锂、钠离子电池,与车企联合开发,技术溢价20%-30%。
- 渠道型玩家:切入储能系统集成、电池银行、梯次利用,轻资产运营,ROE可达25%。
自答:关注三条主线:①上游资源自给率高的材料公司;②拿到海外车企定点的电池厂;③储能逆变器+电池系统一体化龙头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