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梨市场到底有多大?
先抛结论:2023年中国刺梨产业规模已突破120亿元,预计2027年将逼近3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%以上。 这一增速远高于传统水果深加工赛道,核心驱动力来自三大板块:

- 功能性饮料:以刺梨原汁、气泡水、能量饮为主,占比约45%
- 医药保健:VC片、口服液、护肝胶囊,占比约30%
- 美妆日化:抗氧化面膜、精华、防晒喷雾,占比约25%
谁在买刺梨?消费画像拆解
“95后养生党”贡献了线上销售额的48%,他们更关注“高VC、低热量、熬夜修复”标签;“银发族”则在线下药房复购刺梨口服液,看重“天然降三高”功效。值得注意的是,母婴人群正在崛起,刺梨无添加果泥成为辅食新宠。
刺梨行业赚钱吗?利润模型公开
上游种植端
贵州、湖南、云南三地种植面积占全国80%,合作社收购价稳定在4-6元/公斤,一亩地纯利约3000元,高于玉米、大豆等传统作物。
中游加工端
以30%出汁率计算,1吨刺梨可产300公斤原汁,成本约8000元,终端零售价可达6万元,毛利空间超过85%。
下游品牌端
头部品牌如“某原”“某本”线上客单价98-158元,复购率38%,单瓶净利润约40-60元。
政策红利还有哪些?
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“刺梨等小众特色经济林”纳入林下经济补贴目录,每亩补贴500元;贵州省对刺梨精深加工企业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50%优惠,直接降低企业税负3-5个百分点。

入局门槛高不高?
自问:没有种植基地能做吗?
自答:可以轻资产切入。目前云南、贵州已有共享榨汁工厂,代工价低至12元/公斤原汁,创业者只需注册商标、设计包装即可上线。
自答:食品生产许可证(SC)+绿色食品认证,周期约45天,代办费用2万元以内。
未来三年三大机会点
- 刺梨+咖啡:上海已有品牌推出“刺梨美式”,单杯溢价40%,复购率超普通美式15%
- 刺梨宠物食品:抗氧化零食2023年天猫增速达220%,空白市场明显
- 刺梨跨境保健品:东南亚华人市场VC片需求缺口每年约8000万瓶
风险提示:别踩这三个坑
原料波动:2022年贵州干旱导致刺梨减产30%,收购价一度飙升至10元/公斤,提前锁价是关键。
同质化竞争:目前90%产品集中在“原汁+蜂蜜”配方,需开发差异化场景,如运动后修复、孕期营养。
功效宣称:避免使用“治疗”“抗癌”等违禁词,建议用“有助于”“辅助”等合规表述。
给创业者的三步行动清单
第一步:用1688找云南代工厂拿小样,成本500元即可测试口感;
第二步:在小红书投放100篇素人笔记,聚焦“熬夜脸黄喝什么”话题,CPC约0.8元;
第三步:抖音直播间挂车,用“买2发3”话术冲销量,冷启动7天可做到日销200单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