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国内肉鸡产业经历了“环保风暴”“H7N9事件”“饲料涨价”三大冲击,行情像过山车一样起伏。很多准备入行或已经上车的养殖户最关心两件事:价格到底怎么走?到底还能不能赚钱?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把全年脉络、成本收益、风险点一次说透。

2017年肉鸡价格为何“先跌后涨再震荡”?
一季度:恐慌性下跌
元旦后,多地检出H7N9,活禽市场关闭,毛鸡价从每斤4.2元直接砸到3.1元,种蛋甚至论筐卖。
二季度:报复性反弹
随着疫情淡化、学校开学、端午备货,5月山东棚前价回到4.5元,单月涨幅超40%。
三季度:高位震荡
环保督查席卷山东、河南,中小场被迫关停,供应收紧,价格维持在4.3~4.8元区间。
四季度:节日拉动但后劲不足
国庆、中秋双节后屠宰企业库存高企,11月再次回落到4元附近,12月借助“灌肠季”小幅翘尾。
养一只肉鸡2017年真实成本是多少?
以当时主流AA+品种、42天出栏、均重5.5斤为例:
- 鸡苗:1.8~2.5元/只(年初最低0.6元,年末回到2.3元)
- 饲料:1.55元/斤×9.5斤≈14.7元(玉米全年均价1860元/吨,豆粕3300元/吨)
- 药费+疫苗:0.9元
- 煤电人工折旧:1.1元
合计成本≈18.5元/只,折合毛鸡保本价3.36元/斤。
2017年养肉鸡到底赚钱吗?
用“毛鸡价-保本价”简单测算:
- 1月:亏0.26元/斤,单只亏1.4元
- 5月:赚1.14元/斤,单只赚6.3元
- 9月:赚1.0元/斤,单只赚5.5元
- 11月:赚0.64元/斤,单只赚3.5元
全年平均单只盈利约3元,万只棚一批鸡毛利3万元,一年可养5.5批,理论毛利16.5万元。但扣除环保改造、利息、死淘后,净利润普遍只剩6~8万元。

环保风暴对2017年肉鸡产业影响多大?
环保部4月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督查,山东潍坊、临沂等地禁养区养殖场拆迁率达72%。
直接影响:短期供应缺口推高价格;
间接影响:散户退出,规模化企业趁机扩张,行业集中度从38%提升到46%。
长期影响:粪污处理设备投入每只鸡增加0.15元成本,但换来更稳定的养殖资格。
2017年饲料价格为何居高不下?
玉米:临储拍卖底价抬高,优质粮源偏紧,全年均价同比涨12%。
豆粕:南美天气炒作、人民币贬值,进口成本抬升,均价同比涨18%。
饲料厂采取“低蛋白日粮+杂粕替代”技术,才将涨幅控制在可接受范围。
H7N9事件改变了哪些消费习惯?
1. 活禽交易受限,冰鲜鸡占比从35%提升到52%。
2. 家庭消费减少,团餐、外卖渠道增长,分割品需求上升。
3. 品牌化成为趋势,“无抗”“可追溯”标签溢价可达5%~8%。
2017年最赚钱的模式是什么?
“公司+农户”合同养殖:温氏、正大提供苗、料、药,农户只负责饲养,每只鸡固定利润1.8~2.2元,风险由企业承担。
“自繁自养+屠宰延伸”:像圣农发展,把上游种鸡、下游食品一起做,全年净利润增长超60%。
“电商走地鸡”:利用微信社群预售,定价28元/斤,是棚鸡的2倍,物流成本虽高,但毛利仍达40%。
2018年肉鸡行情会复制2017吗?
大概率不会。
供给端:祖代引种连续四年低于80万套,产能已处低位;
需求端:猪价高位运行,鸡肉替代效应增强;
政策端:环保常态化,不会再出现大规模集中拆迁。
因此,2018年毛鸡均价有望站稳4.5元以上,盈利空间优于2017。

给准备2018年入场的新手三点建议
- 选址先过环保关:远离禁养区,配套粪污处理设施,宁可前期投入多一点,也比中途被拆强。
- 资金预留30%安全垫:饲料价格波动、疫病风险随时可能吃掉利润,现金流断裂是散户最大死因。
- 学会看期货+库存数据:关注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、豆粕合约,以及卓创、博亚和讯的周度鸡苗、毛鸡库存报告,提前判断短期涨跌。
2017年的肉鸡市场教会我们:行情永远有波动,但成本领先、渠道多元、品牌溢价才是穿越周期的护身符。看懂这些,再决定是否按下“开始键”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