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压机行业到底还有没有增长空间?
答案是仍有显著增长空间。过去十年,中国空压机市场规模从不足300亿元扩张到接近7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8%左右。驱动因素主要有三:一是制造业升级带来的设备替换潮;二是“双碳”政策推动的节能改造需求;三是新兴行业(锂电、光伏、数据中心)对洁净压缩空气的新增需求。

哪些领域会成为空压机下一轮增量主战场?
1. 锂电与氢能:洁净无油成为刚需
锂电池干燥车间要求露点-40℃以下,传统喷油螺杆已无法满足,无油螺杆与离心机渗透率快速提升。氢能产业链中,35MPa以上高压加氢站必须使用隔膜式压缩机,单站价值量可达200万元。
2. 数据中心:液冷服务器带来“气冷+气幕”新场景
单机柜功率突破20kW后,液冷成为主流,但机柜密封气幕仍需大量0.8MPa压缩空气,预计2025年仅中国市场就新增3.5亿立方米/小时需求。
3. 医药与食品:法规升级倒逼设备迭代
GMP新规将“含油量”指标从0.1mg/m³收紧到0.01mg/m³,催化无油涡旋机在发酵罐、包装线的替换潮,2023年销量增速高达42%。
技术路线之争:螺杆、离心、活塞谁主沉浮?
自问:小型化场景会不会被活塞机重新夺回?
自答:不会。永磁变频螺杆已将7.5kW以下功率段能效提升至1级,噪声低于65dB,活塞机仅剩超高压(30MPa以上)细分市场。
自问:离心机是否会全面取代大型螺杆?
自答:仅在100m³/min以上流量段优势明显。离心机比功率可低至5.2kW/(m³·min),但变工况效率衰减快,需要搭配磁悬浮轴承+IGV导叶才能覆盖70%-100%负荷。

“双碳”政策如何重塑商业模式?
1. 合同能源管理(EMC)渗透率突破30%
用户零投资、按节气量付费,设备商靠节电收益分成。开山股份2023年EMC项目毛利率高达45%,远高于单机销售的22%。
2. 碳足迹标签成为出口“通行证”
欧盟CBAM要求2026年起申报压缩空气系统碳排,变频+余热回收组合可降低30%碳指标,已有华东厂商因此获得欧洲车企20亿元大单。
国产替代还有多少红利可吃?
高端无油螺杆主机仍被阿特拉斯、英格索兰占据70%份额,但鲍斯、汉钟通过收购德国GHH转子技术,2023年国产化率已提升至38%。
核心突破点:
- 涂层技术:DLC类金刚石涂层寿命突破8000小时,接近进口水平
- 型线优化:第三代不对称螺杆型线使绝热效率提高4.2%
- 供应链本土化:SKF陶瓷轴承国产型号成本下降60%
价格战结束了吗?
2023年7.5kW永磁变频螺杆机均价跌破4500元,同比再降12%,但低端机已触及成本红线。未来竞争将转向:
- 全生命周期成本:5年总拥有成本(TCO)比购机价低30%以上
- 智能运维:通过IoT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,沈鼓云已接入8万台设备
- 模块化设计:15分钟快拆结构使维护人工成本降低50%
投资者如何抓住结构性机会?
一级市场:关注氢能压缩机赛道,2023年融资事件中该领域占比达27%;
二级市场:布局具备EMC运营能力的标的,如陕鼓动力2023年服务收入占比已超55%,毛利率稳定在40%以上。

风险提示:警惕低端产能过剩,2024年行业规划产能已超出需求预测28%,具备技术迭代能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