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电行业前景怎么样?
**全球能源转型已不可逆,风电成为主力之一。** 过去十年,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近七成,海上风电也在五年内降本四成以上,直接推动风电在全球新增装机中的占比从不足两成跃升至三成以上。中国、美国、欧盟三大经济体均把风电列为碳中和核心路径,政策端锁定长期需求。 **市场规模有多大?** - 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约117 GW,累计突破1 TW; -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,2030年前年均新增装机将保持在150 GW以上; - 中国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新增风电装机不低于300 GW,相当于再造一个欧洲风电版图。 ---风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
1. 技术迭代:风机大型化与深远海浮式
**单机容量持续刷新纪录。** 陆上风机主流功率已升至6–7 MW,海上16 MW机型已在广东批量吊装,18 MW+样机正在测试。叶片长度突破120 m,塔架高度攀至170 m,直接提升低风速区域可开发容量。 **浮式风电打开深海蓝海。** - 挪威Hywind Tampen项目已实现商业化供电; - 中国海南万宁百万千瓦级浮式基地已开工,预计2027年并网; - 据Carbon Trust测算,全球适合浮式的海域可装机4000 GW,相当于目前全球风电总装机的四倍。 ---2. 产业链重塑:国产化率逼近100%
**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替代。** 主轴承、齿轮箱、IGBT、碳纤维叶片等曾长期依赖进口,现已由洛轴、南高齿、时代电气、中复神鹰等企业突破。2023年陆上风机国产化率已达98%,海上风机关键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%,带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探。 **产业集群向“三北”与沿海双中心聚集。** - 内蒙古、新疆、甘肃形成陆上整机及塔筒制造带; - 江苏、广东、福建打造海上风电母港,涵盖叶片、海缆、施工船全链条。 ---3. 商业模式:从卖设备到卖能源服务
**“投建营一体化”成为主流。** 整机商如金风、远景、明阳纷纷成立新能源投资平台,锁定25年电价收益,2023年风机商自持风电资产规模已超30 GW。 **绿电交易与碳收益增厚利润。** - 2023年全国绿电交易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,溢价3–5分/千瓦时; - CCER重启后,1 MW海上风电年均可获约8000吨碳减排量,按70元/吨计算,额外增收56万元。 ---4. 储能耦合:解决风电波动性的终极方案
**“风电+储能”项目比例快速攀升。** 2023年国内公开招标的风电项目里,超六成强制配储,比例10%–20%不等。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成本已降至1元/Wh以下,IRR提升1.5–2个百分点。 **长时储能技术进入示范。** - 液流电池: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一期100 MW/400 MWh已投运; - 绿氢: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年产绿氢3万吨,直接替代灰氢。 ---5. 出海加速:中国风电企业全球布局
**整机出口量连续三年翻番。** 2023年中国风机出口容量达8.7 GW,占全球风机贸易量的六成,目的地覆盖欧洲、拉美、东南亚。金风在巴西建成本土化工厂,远景拿下沙特NEOM 1.1 GW订单。 **资本输出带动EPC与运维出海。** - 中广核欧洲新能源公司在运风电资产超2 GW; - 明阳智能为意大利Beleolico 30 MW海上项目提供十年全生命周期运维,服务费锁定电价分成。 ---常见疑问解答
**Q:风电消纳难题真的解决了吗?** A:特高压与省间现货市场双管齐下。2023年“三北”地区风电利用率已回升至97%,弃风率低于3%。 **Q:海上风电补贴退坡后还赚钱吗?** A:广东、福建已出台地方补贴接力,叠加绿电溢价,海上风电项目全投资IRR仍可保持7%–8%。 **Q:风电行业会不会产能过剩?** A:目前产能利用率约75%,头部企业通过海外订单与储能业务平滑周期,预计2026年前不会出现系统性过剩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