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药房行业整体走势:政策红利与竞争并存
2017年,中国药房行业站在“医药分开”与“处方外流”的十字路口。国家层面连续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》《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“两票制”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,**直接推动处方从医院向零售终端转移**。 与此同时,新版GSP认证全面落地,单体药店淘汰率陡增,连锁化率首次突破50%。**一边是政策红利释放的千亿级市场,一边是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洗牌阵痛**。 ———开药店赚钱吗?先看三大核心指标
1. 毛利率:从“卖药”到“卖服务”
传统药店依赖药品批零差价,平均毛利率约35%。2017年,**DTP药房(高值新特药直送)毛利率可达45%-55%**,成为盈利新引擎。 **案例**:上海某连锁DTP门店,单店年销售抗肿瘤靶向药超2000万元,毛利贡献占比60%。2. 客流量: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模式崛起
“药店+诊所+慢病管理”组合,将日均客流量从80人提升至150人。**免费测血压、血糖建档、药师随访**三项服务,复购率提高40%。3. 坪效:从50元到300元的跨越
普通药店坪效约50元/㎡/天,**引入医疗器械体验区与中药代煎服务后,坪效飙升至300元/㎡/天**。 ———政策红利下的三大机会赛道
机会一:处方外流承接
2017年,全国试点城市处方外流规模约300亿元,**预计2020年将突破2000亿元**。 **如何切入?** - 与三甲医院签订处方共享协议 - 布局医院周边500米黄金位置 - 配备执业药师审方系统机会二:慢病管理会员制
糖尿病患者年均用药支出4800元,**建立会员档案后,客单价提升2.3倍**。 **关键动作**: - 每月4次药师电话回访 - 季度免费并发症筛查 - 积分兑换无糖食品机会三:中医药养生消费升级
2017年阿胶类产品销售额增长67%,**中药饮片+体质辨识+膏方定制**组合套餐客单价达800元。 ———2017开药店必须避开的四个深坑
深坑1:盲目加盟“快招品牌”
某快招品牌承诺“3个月回本”,实际收取15万加盟费后,**供应链价格比市场价高20%**,导致加盟店3个月内倒闭率38%。深坑2:忽视冷链设备投入
生物制剂(如胰岛素)需2-8℃储存,**因冷链不达标被药监局处罚的单体药店占比12%**,单次罚款5万元起。深坑3:医保定点资格“挂靠”风险
2017年,山东某药店因挂靠医保资质被追缴违规费用120万元,**法人列入行业黑名单10年**。深坑4:线上冲击下的价格裸奔
京东大药房2017年活跃用户破1000万,**同款降压药线上价格比线下低30%**。应对策略: - 差异化品种(如医院同品规独家包装) - 强化即时配送(24小时药急送) ———实战:2017年开一家月盈利5万的药店模型
选址:社区+医院双辐射带
- 半径1.5公里覆盖3万常住人口 - 距离三甲医院西门200米(处方外流首站)品类结构:3:4:3黄金比例
- 30%处方药(引流) - 40%OTC+保健品(利润) - 30%中药饮片+器械(差异化)人员配置:1+1+3最小作战单元
- 1名执业药师(审方+慢病管理) - 1名店长(运营+医保对接) - 3名健康顾问(会员拉新+复购)盈利测算(月)
- 销售额:25万元 - 毛利:25万×40%=10万元 - 成本:租金1.5万+人工2.5万+水电0.5万=4.5万元 - **净利润:5.5万元** ———未来三年:药店的终极形态是什么?
2017年只是起点。**当医保支付接口全面开放、电子处方流转全国联网、AI药师替代基础审方**,药店将进化为“健康数据枢纽”。 **提前布局**: - 接入区域处方共享平台(如银川互联网医院) - 部署智能药柜(24小时无人售药) - 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包(年费制健康管理) 2017年,开药店不再是简单的“卖药生意”,而是**抢占医疗流量入口的卡位战**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