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宏观环境:三座大山与三股新风
**三座大山** - **流量见顶**:QuestMobile数据显示,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增速已跌至2%以下,获客成本五年翻五倍。 - **监管常态化**: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反垄断指南》相继落地,罚款、下架、拆分成为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 - **资本寒冬**:2023年国内VC/PE募资额同比下滑38%,早期项目估值普遍腰斩。 **三股新风** - **AIGC商业化**:OpenAI年收入突破20亿美元,国内大模型调用量半年增长20倍,AI原生应用正在重塑搜索、客服、设计。 - **产业互联网渗透**:制造业数字化预算年复合增速18%,SaaS、低代码、工业PaaS订单排到明年Q3。 - **跨境增量**:TikTok电商GMV三年翻十倍,Temu、SHEIN把国内供应链优势复制到全球,新兴市场ARPU仍有5倍提升空间。 ---二、细分赛道:哪些方向仍值得All-in?
1. AIGC应用层:做“铲子”还是“金矿”?
自问:大模型门槛太高,小团队还有机会吗? 自答:机会在垂直场景。 - **企业级Copilot**:法律、医疗、财税等高度专业化领域,模型微调+私有数据=高壁垒。 - **AI数字员工**:把客服、运营、主播岗位拆解成可编排的Agent,按效果付费,毛利可达70%。 - **AI Infra工具**:向量数据库、提示词IDE、模型监控平台,海外已跑出单年ARR过亿美元的项目。2. 产业SaaS:从“可选”到“必选”
自问:制造业老板会为软件付年费吗? 自答:只要ROI算得清,付费意愿远超想象。 - **设备预测性维护**:帮工厂减少1%停机时间,就能节省千万成本,按节省金额分成,客单价轻松过百万。 - **供应链协同**:把采购、物流、质检搬到线上,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%,客户留存率90%以上。 - **合规SaaS**:数据出境、碳排放、安全生产,政策倒逼企业上线系统,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破千亿。3. 跨境电商3.0:从铺货到品牌
自问:现在做亚马逊是不是晚了? 自答:铺货模式已死,DTC品牌仍有机会。 - **独立站+社交投放**:用TikTok短视频测款,ROI>3的SKU再放大到Facebook、Google,半年做到千万级营收的案例比比皆是。 - **本土化履约**:海外仓+本地客服,退货率从25%降到8%,复购率提升一倍。 - **柔性供应链**:小单快返把库存周转压到30天以内,现金流压力骤减。 ---三、入局姿势:小团队如何低成本验证?
**MVP三步法** 1. **痛点访谈**:用LinkedIn、脉脉找到20个目标企业CTO,问“最浪费时间的三件事”,提炼共性需求。 2. **无代码Demo**:用Bubble、Retool搭出交互原型,两周内拿到首批意向订单。 3. **按效果定价**:先收10%定金,上线后按节省人力或提升GMV分成,降低客户决策门槛。 **融资节奏** - **天使轮**:找产业资本或连续创业者,他们懂场景,估值更理性。 - **Pre-A**:用ARR 50万美元+NDR 120%的数据去敲美元基金的门,故事要讲“中国速度+全球复制”。 - **避坑提示**:别签对赌,别拿战略投资的钱买流量,现金流为王。 ---四、风险预警:2024年必须避开的坑
- **数据合规**:跨境传输未做PIA评估,一单罚款就能吃掉全年利润。 - **单一渠道依赖**:TikTok政策一夜变脸,独立站流量结构必须多元。 - **技术债**:用开源模型不做私有化部署,客户担心数据泄露,大单直接飞走。 ---五、未来五年:互联网公司的终局形态
自问:十年后还有“互联网公司”这个概念吗? 自答:所有公司都会变成“数据公司”,互联网只是底层管道。 - **收入结构**:订阅+分成+金融服务的混合模式成为主流,软件毛利下降,数据增值空间无限。 - **组织形态**:10人精英团队+全球外包网络,人均产出可达传统企业的十倍。 - **估值逻辑**:从PS到P/ARR再到P/EBITDA,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权重越来越高。 如果你能在垂直场景里用AI把数据变成生产力,2024年不仅不是终点,反而是下一波红利的起点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