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房价会涨吗?——大概率结构性上涨,普涨时代已经结束。

政策风向:宽松还是收紧?
2023年四季度起,央行连续两次下调LPR,五年期利率跌破4%。政策底已现,但“房住不炒”仍是底线。地方政府层面,限购、限售、限贷的松绑呈“因城施策”态势:
- 一线城市:仅微调,如深圳缩短社保年限;
- 强二线:全面取消限购,如苏州、南京;
- 三四线:补贴契税、发放购房券,刺激刚需。
供需关系:库存与人口谁说了算?
库存:截至2024年3月,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14.2个月,低于18个月的警戒线,但区域分化极大。
人口: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前十的城市,商品房成交面积占全国三成,人口流入仍是房价核心支撑。
自问:人口流出的城市房价还会涨吗?
自答:除非出现极端货币宽松,否则难现反弹,保值属性弱化。
金融杠杆:利率、首付与月供
当前首套主流利率3.75%,二套4.15%,为近十年低位。月供压力测试:以总价300万、贷款210万、30年等额本息计算:

- 利率4.9%时,月供11145元;
- 利率3.75%时,月供9729元;
- 每月少还1416元,总利息节省51万。
自问:利率还会再降吗?
自答:美联储若2024下半年开启降息,国内LPR仍有10-20BP空间,但已接近底部。
买房最佳时机:三个信号灯
信号一:成交量连续三个月环比上升
量在价先,当核心城市周均成交突破12个月均值,说明需求开始入场。
信号二:土地溢价率回升至15%以上
开发商敢拿地,意味着对未来售价有预期,土拍热度是先行指标。
信号三:二手房议价空间缩小至5%以内
业主心态从“降价求售”转为“小幅让价”,市场底确认。
城市轮动:一线、二线、三四线怎么选?
一线:北京、上海、深圳核心区供应稀缺,改善需求旺盛,2024年预计涨幅3%-5%。
强二线:杭州、成都、西安等,产业+人口双轮驱动,优质学区房仍有5%-8%空间。
三四线:仅建议自住,投资回报率低于理财,流动性差。
自住与投资的决策树
自问:现在买房是自住还是投资?
自答:
- 自住:满足“三近”原则——近地铁、近学校、近商圈,利率低位可果断入手;
- 投资:只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,租售比高于1:300才考虑,否则不如REITs。
避坑指南:开发商、物业、合同
开发商:优先选择“绿档”房企,剔除三条红线踩线企业。
物业:查验物业费收缴率,低于80%的小区后期维护堪忧。
合同:重点关注交房时间、违约金比例、面积误差条款,空白处一律划线。
未来五年:房产的α与β
β收益来自货币宽松与通胀,α收益来自城市、地段、产品。普涨β时代结束,精选α成为必修课。
自问:手里有多套房要不要卖?
自答:非核心城市、非地铁房、房龄超15年的老破小,趁2024年小阳春出货,置换到高能级城市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