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,全球经济复苏缓慢,国内制造业正处于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”的阵痛期。很多老板都在问:2016年机械加工厂前景如何?机械加工厂还能赚钱吗?答案并不简单,但也不是没有机会。本文用问答形式拆解关键疑问,帮你看清这一年到底该怎么干。

一、2016年机械加工厂的整体环境
1. 宏观政策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影响
2016年初,国务院连续发布《关于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》和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(2016-2020)》。核心信息只有一句话:淘汰落后产能,鼓励高端装备。这意味着:
- 低端重复的小作坊式工厂将被加速清退;
- 拥有精密数控设备、自动化产线的企业将获得政策补贴和订单倾斜。
2. 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哪些连锁反应
2016年螺纹钢从年初的1800元/吨涨到年底的3200元/吨,废钢、铝锭、铜棒同步上扬。对机械加工厂最直接的冲击是:
- 成本端压力骤增:原材料占加工费比例由35%抬升到50%以上;
- 客户压价更狠:主机厂为了保利润,把涨价风险向下游层层转嫁。
二、2016年机械加工厂还能赚钱吗?
1. 赚钱与否取决于“订单结构”
同样是做机加工,有人一年亏掉上百万,有人却逆势增长30%。区别在哪?
案例对比:
| 工厂类型 | 主要订单来源 | 毛利率 | 2016年结果 |
|---|---|---|---|
| A厂:传统农机配件 | 县级经销商 | 12% | 亏损80万 |
| B厂:高铁制动零件 | 中国中车一级供应商 | 28% | 盈利260万 |
结论:高门槛、高附加值的订单才是利润护城河。

2. 如何拿到高利润订单?
自问:我的设备、工艺、证书够格吗?
自答:如果还停留在普通车床、6140万能铣的阶段,基本无缘高端市场。2016年最硬的敲门砖是:
- ISO/TS16949汽车质量体系;
-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;
- 在线检测+MES追溯系统。
三、2016年机械加工厂突围的四大路径
1. 做“小而专”而非“大而全”
与其把厂房扩到5000平米、什么杂活都接,不如聚焦一个细分零件做到极致。江苏常州一家只有18台数控车的小厂,专攻高压共轨喷油器体,2016年净利润率达到22%,秘诀就是只啃硬骨头。
2. 绑定龙头,做二级配套
主机厂一级供应商门槛高?那就做一级供应商的二级配套。只要质量稳、交期准,龙头吃肉你也能喝汤。2016年山东某机床厂通过给马扎克主轴做外协,订单量翻了两番。
3. 轻资产运营,共享产能
资金紧张买不起新设备?可以:

- 与周边院校共建实训中心,白天教学、晚上生产;
- 加入区域性产能共享平台,把夜班闲置机时租出去。
4. 用“互联网+”找订单
2016年,海智在线、云工厂等平台开始兴起。上传设备清单、工艺能力,就能接到全国乃至海外的零散高价订单。广东佛山一家做铝腔体的工厂,靠平台一年新增出口额300万元。
四、2016年机械加工厂必须避开的三大坑
1. 盲目上机器人
机器人节拍快,但换型慢。如果订单批量小于200件,机器人反而增加成本。先算经济批量,再谈自动化。
2. 低价抢单死循环
为了填满产能不断降价,结果利润被榨干、质量下滑、客户流失。宁可减产,也不做亏本买卖。
3. 忽视环保风暴
2016年环保督查覆盖全国,切削液、淬火油烟、废砂轮都成了处罚重点。提前加装油雾收集器、建立危废台账才能避免一夜关停。
五、2016年机械加工厂现金流管理清单
活下去的核心是现金流。以下清单请打印贴在办公室:
- 应收账款周期≤60天,逾期立即停单;
- 常备3个月工资+房租的现金池;
- 原材料锁价+期货对冲,防止暴涨暴跌;
- 每月设备稼动率报表,低于70%立刻调整排产。
六、2016年机械加工厂老板的心态修炼
最后,问自己一句:我到底是老板还是高级机修?
如果每天仍忙着调机、追料、骂员工,那企业永远做不大。2016年最该干的三件事:
- 每周至少拜访一家潜在客户;
- 每月至少淘汰一款低利润产品;
- 每季度至少送一名骨干去外部培训。
把这三件事坚持一年,你会发现:2016年机械加工厂不但能赚钱,还能活得比往年更好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