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现在必须关注大健康?
疫情三年让“健康”从口号变成刚需,**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慢性病患者已超3亿,医疗支出年均增速12%**。政策端,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把健康服务业规模目标锁定在16万亿元,相当于再造一个房地产体量。需求端,90后开始保温杯泡枸杞,银发族每年体检花费破万元,**健康焦虑正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市场**。

二、大健康行业前景怎么样?
1. 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?
2023年大健康产业规模约14.8万亿元,**2025年预计突破17.4万亿元**。细分赛道中,**健康管理服务年复合增速达19.7%**,远超医药流通的8.3%。
2. 哪些赛道在闷声发财?
- **居家检测设备**:血糖仪、尿酸仪等单品在抖音单月GMV破千万
- **功能性食品**:益生菌软糖、护肝片复购率超40%
- **中老年文娱旅游**:康养旅居团单价5000-20000元,利润率30%+
三、普通人如何切入大健康?
1. 没医学背景能做什么?
**答案:做健康解决方案的“翻译官”**。举例:把三甲医院医生的饮食建议做成21天打卡食谱,在小红书引流到私域卖定制套餐,客单价299元,成本仅食材采购。
2. 启动资金不到5万怎么选项目?
| 模式 | 代表案例 | 关键动作 | 回本周期 |
|---|---|---|---|
| 社区健康站 | 深圳某退休护士提供尿酸检测+饮食指导 | 与物业分成,检测费分成50% | 3个月 |
| 企业健康讲师 | 前健身教练给互联网公司讲脊椎护理 | 挂靠健康管理公司拿订单 | 2个月 |
| 健康IP带货 | 二胎妈妈分享儿童过敏经历卖益生菌 | 混剪医生科普视频做信任背书 | 1个月 |
3. 如何0成本验证需求?
用**“三问法”**在朋友圈测试:
- “有人需要降尿酸的7天食谱吗?”(收集需求)
- “付费99元押金,完成打卡全退”测试付费意愿
- 前10名送医生语音答疑,验证复购可能
四、最容易踩的3个坑
坑1:迷信“高科技”产品某品牌“量子手环”宣称治失眠,结果进货价180元卖1980元,3个月后被职业打假人索赔十倍。
坑2:无证销售医疗器械家用胎心仪属于二类医疗器械,个人代购可能面临10万元罚款。

坑3:忽视私域运营有创业者投20万做健康餐配送,因没留存用户,复购率低于5%倒闭。
五、2024年值得关注的3个新机会
1. 医院“处方外流”催生的DTP药房合作
与连锁药房合作,**为肿瘤患者提供院外用药指导**,每单收取200元服务费,合规且刚需。
2. 职场健康托管
针对互联网公司的“996”人群,**设计“熬夜急救包”订阅制**,包含护肝片、眼罩、健康险,月费99元,杭州已有团队月流水50万+。
3. 短视频“健康剧情号”
用婆媳矛盾、夫妻误会等剧情植入健康知识,**某账号3个月涨粉80万,星图广告报价2万/条**。
六、如何持续提升竞争力?
1. **每月参加一次行业沙龙**:中国保健协会每月举办免费政策解读会,可获取最新监管风向。

2. **考取健康管理师证书**:人社部补贴2000元,持证后可在美团上线“健康咨询”服务。
3. **建立专家后援团**:与当地三甲医院营养科、康复科医生按次付费合作,解决专业背书问题。
大健康不是巨头的独角戏,**在17万亿市场里,哪怕只切走0.01%,也是17亿的生意**。关键是用最小成本验证需求,把健康焦虑转化为可持续的服务价值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