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餐饮整体走向:是风口还是寒潮?
从宏观数据看,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.7万亿元,同比增长约8.6%。但门店倒闭率同步攀升至23%,呈现“总量扩容、个体残酷”的并行局面。换句话说,市场蛋糕在变大,分蛋糕的人却更多了。

现在开餐厅还能赚钱吗?先算三笔账
第一笔:成本账
- 房租: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租金回落8%—12%,但转让费仍高达30—50万元;
- 人工:厨师平均月薪涨至9500元,服务员时薪突破25元;
- 食材: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4%,海鲜却因进口限制上涨20%。
第二笔:流量账
线下自然客流恢复至2019年的72%,线上外卖占比却冲到35%。这意味着不做外卖等于丢掉三分之一订单。
第三笔:回本周期
社区小店平均回本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14个月;商场店则从24个月拉长至30个月。选址逻辑彻底改变。
哪些细分赛道还有红利?
1. 刚需快餐的“极致效率模型”
代表品牌:米村拌饭、超意兴
核心打法:SKU≤25、出餐≤90秒、人效≥5万/月
2. 情绪价值餐饮
代表品牌:朱光玉火锅、马路边边
关键词:场景打卡、社交货币、高毛利酒水(毛利率达65%)
3. 老年餐饮
中国60岁以上人口2.8亿,日均餐饮消费却不足20元。低糖低盐套餐+社区食堂模式,政府补贴每单3—5元。

新手最容易踩的四个坑
坑一:盲目加盟“网红品牌”
某明星火锅品牌2023年关店率38%,加盟费却从50万涨到80万。签约前务必核查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。
坑二:迷信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
实测数据显示,不做抖音团购的门店,获客成本高出47%。哪怕只做3公里社区生意,也得每月投5000元做本地推。
坑三:忽视“隐形租金”
商场店扣点从15%涨到22%,还要强制参加“66购物节”等促销活动,实际租金成本=合同租金×1.35。
坑四:供应链没议价权
单店采购土豆每公斤3.2元,连锁品牌中央集采只要1.8元。没有规模就加入联盟采购,至少降本12%。
2024年赚钱的餐厅都在做三件事
第一件事:把“人找货”变成“货找人”
案例:某湘菜馆在写字楼部署智能取餐柜,午市外卖占比从40%提升到68%,坪效提高2.3倍。

第二件事:用数据代替经验
通过POS系统分析发现:
- 工作日19:00前点啤酒的顾客,复购率比19:00后高22%;
- 雨天点热饮的客单价提升31%。
据此调整备货和促销,月利润增加1.7万元。
第三件事:把员工变成合伙人
某烧烤品牌推行“店长投资3万占股8%”制度,门店离职率从60%降到12%,单店年利润突破120万。
未来三年,餐饮业的终极战场在哪?
不是产品,不是营销,而是组织力。当供应链、数字化、人才体系成为标配,谁能把“成本、效率、体验”做成铁三角,谁就能穿越周期。
最后留一个问题:如果明天所有餐厅都用上AI炒菜机器人,你的店还有什么不可替代?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