租赁行业到底在赚什么钱?
**答案:赚的是资产周转效率与风险定价能力。** - **资产周转**:把一台设备、一套公寓或一辆车的使用价值拆分成可重复售卖的时间切片,切片越薄、周转越快,单资产收益率越高。 - **风险定价**:通过押金、保险、征信、IoT风控等技术手段,把坏账率压到行业均值以下,利润自然显现。 - **衍生收入**:维修、耗材、增值服务(如装修分期、设备升级包)往往贡献30%以上的净利润。 ---哪些细分赛道正在爆发?
**1. 新能源商用车运营租赁** - 政策补贴退坡后,主机厂更愿意把车卖给运营方而非终端司机,运营方通过“车电分离+里程租金”锁定三年现金流。 - **典型案例**:某头部运营商单台轻卡年化IRR可达18%,高于传统融资租赁的12%。 **2. 高端装备订阅制** - 半导体、光伏、医疗设备更新周期缩短,企业倾向“以租代购”降低一次性CAPEX。 - **亮点**:设备残值由专业处置平台兜底,租赁公司毛利空间从10%提升到22%。 **3. 长租公寓“轻托管”** - 区别于二房东模式,平台只做品牌、系统、流量,房源来自中小业主,按租金分成。 - **优势**:无需重装修投入,单店EBITDA利润率可做到25%以上。 ---数字化如何改变成本结构?
- **智能定价**:接入第三方征信+支付流水后,系统可在秒内给出差异化押金方案,坏账率下降40%。 - **IoT风控**:车载OBD、房屋智能门锁实时回传数据,逾期天数的预测误差从7天缩短到小时级。 - **区块链残值评估**:设备维修、转售记录上链,二手市场溢价提升15%,直接增厚租赁尾款回收。 ---政策红利与风险清单
**红利** - 增值税加计抵减:2024-2027年,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可再抵减10%进项税。 - 绿色金融工具: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低至1.75%,新能源租赁项目优先获得低成本资金。 **风险** - **集中度风险**:单一行业(如光伏)占比过高,遇到补贴退坡时现金流剧烈波动。 - **残值暴跌**:消费电子租赁需警惕技术迭代导致的二手价格腰斩,需提前锁定回购协议。 ---个人投资者如何低门槛切入?
- **城市合伙人模式**:成为区域设备租赁加盟商,总部提供客源、风控系统、残值处置,分成比例通常为租金收入20%-30%。 - **Pre-REITs份额**:部分头部公寓运营商发行3年期Pre-REITs,年化收益8%-10%,退出路径为公募REITs上市。 - **SaaS订阅分成**:向中小租赁公司提供风控SaaS,按放款金额抽0.5%-1%,无需持有资产即可分享行业增长。 ---未来五年盈利模型推演
以一台价值50万元的新能源冷链轻卡为例: - **租金**:月租1.2万元,三年总租金43.2万元。 - **成本**:购车折扣后45万元,保险+维保8万元,资金成本(年化6%)约8.1万元。 - **残值**:三年后二手车市场价18万元。 - **净利润**:43.2-45-8-8.1+18=0.1万元,看似微薄,但叠加政府运营补贴每公里0.3元、电池梯次利用收益5万元,**实际IRR可达21%**。 ---常见误区拆解
- **误区一:租赁=放贷** 真相:租赁的核心是资产运营能力,而非资金利差。没有残值处置与再制造体系,资金再便宜也难盈利。 - **误区二:规模越大越安全** 真相:在设备租赁领域,**“小单分散+高周转”**比“大单集中”更抗周期,后者一旦遇到行业调整将直接吞噬利润。 ---如何评估一家租赁公司是否值得投资?
- **看资产周转天数**:优秀公司能将设备周转压到180天以内,行业平均为270天。 - **看坏账拨备覆盖率**:高于150%才有安全边际,低于100%意味着利润可能随时被坏账吃掉。 - **看衍生收入占比**:超过30%的公司通常拥有定价权,能在红海市场中保持毛利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