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增长潜力在哪

新网编辑 12 0

为什么全球都在押注医疗器械赛道?

老龄化、慢病高发、支付能力提升,三大刚性需求把医疗器械推上“永不降温”的赛道。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五千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%以上;在中国,这一数字更是接近20%。

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增长潜力在哪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未来五年,哪些细分领域最具爆发力?

1. 高端影像设备: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

过去十年,GPS(GE、Philips、Siemens)占据国内CT、MRI八成份额;如今,联影、东软、明峰把3.0T MRI价格打到进口的一半,配置证放开后,县域医院采购量井喷。预计2028年国产高端影像市占率将超40%。


2. 微创介入耗材:集采后的“以量换价”新逻辑

心脏支架集采把单价从1.3万打到700元,看似惨烈,却让手术量两年翻一倍。神经介入、外周血管、电生理导管正复制这一路径:降价→渗透率飙升→龙头收入反增。微创神通、归创桥接等本土企业已拿到CE认证,准备出海。


3. 家用医疗设备:从“可选”到“刚需”

疫情把血氧仪、制氧机卖成“电子快消品”。未来五年,连续血糖监测CGM、可穿戴心电、睡眠呼吸机将成为慢病管理标配。鱼跃、三诺、硅基仿生已把传感器成本降到欧美的三分之一,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。


政策红利到底有多大?

国家层面: - “千县工程”明确2025年前每个县至少建成一家二级医院,影像、检验、透析设备集中采购; - 创新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平均缩短注册周期12个月,2023年已有64个产品通过“绿色通道”。

地方层面: - 上海、深圳对取得FDA/CE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0万元; - 海南博鳌真实世界数据试点,让全球最新器械在国内同步上市。

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增长潜力在哪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技术突破点:国产供应链如何逆袭?

过去被卡脖子的三大件:球囊导管高分子材料、超导磁体、CMOS平板探测器,如今已有突破: - 威高股份实现医用级Pebax材料自产,成本下降35%; - 联影9.4T磁体通过CFDA型检,打破西门子垄断; - 奕瑞科技非晶硅+IGZO动态平板,分辨率媲美Trixell。


资本流向:哪些赛道正在被“疯抢”?

2023年一级市场融资Top3: - 手术机器人(超50亿元):精锋、术锐完成D轮; - 神经调控(脑起搏器、迷走神经刺激):品驰、景昱单笔融资均过10亿元; - 一次性内窥镜:新光维、英美达抢占“耗材化”红利。


出海机会:新兴市场还是欧美高端?

自问:国产器械先打哪片海? 自答: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是现金牛,欧美是品牌跳板。 - 联影CT在印尼装机价仅为GPS的60%,三年收回成本; - 微创Firehawk支架通过欧洲10年临床随访,2024年将在德国医保报销,单价高出国内5倍。


风险清单:别被高增长冲昏头脑

- 集采杀价超预期:骨科关节国采二轮平均再降60%,中小企业直接出局; - 海外专利诉讼:2023年爱德华在美起诉国产TAVR瓣膜侵权,索赔2.4亿美元; - 汇率波动:人民币每升值1%,出口型器械企业毛利率下滑0.3个百分点。


普通人如何抓住这波红利?

- 投资:关注“平台型”公司(迈瑞、微创)+“单品冠军”(惠泰电生理、爱博人工晶状体); - 就业:注册法规、临床事务、海外BD岗位缺口三年翻三倍,年薪50万起步; - 创业:避开同质化耗材,聚焦“AI+器械”软件收费模式,如数坤冠脉CTA辅助诊断已在全国400家医院落地。

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如何_未来五年增长潜力在哪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