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力发电到底还能撑多少年?
**到2050年前后,全球仍有约30%的电力来自火电,但装机占比将从当前的55%降至20%以下。** 这一判断来自IEA《2023世界能源展望》与彭博新能源财经的联合情景: - 存量机组:亚非拉地区2005年后投运的机组寿命可延至40~45年,欧美老旧机组将在2035年前集中退役; - 新增装机:除中东、东南亚部分国家仍有少量煤电项目,全球新增几乎停滞; - 燃料结构:天然气机组因调峰需求保持小幅增长,煤电则呈净退出态势。 因此,**“还能用多久”取决于区域能源安全与碳约束政策的博弈,而非技术寿命本身**。 ---为什么火电不会被一夜淘汰?三大刚性需求
1. **电力保供**:风光渗透率超过50%后,系统需要15%以上的可控装机做备用,火电是唯一可快速响应的大规模选项。 2. **工业热源**:钢铁、水泥、化工过程需要800℃以上稳定热源,电炉与氢能尚难全面替代。 3. **系统惯量**:汽轮机组提供电网转动惯量,避免频率崩溃,这一功能短期无法由逆变器完全取代。 ---技术路线:火电如何“续命”并减碳?
### 1. 深度灵活改造 - **低负荷稳燃**:等离子点火+富氧燃烧,最低技术出力由50%降至20%。 - **快速爬坡**:汽轮机通流改造+锅炉蓄热罐,实现每分钟5%额定负荷的升降速率。 ### 2. 掺烧与替代燃料 - **生物质掺烧**:北欧电厂已做到30%质量掺比,碳排放直接等比例下降。 - **绿氨/氢混烧**:日本JERA计划2030年前在碧南电厂实现20%氨混烧,燃烧后氮氧化物通过SCR脱除。 ### 3. 碳捕集与封存(CCUS) - **燃烧后化学吸收**:华能上海石洞口项目捕集率90%,CO₂纯度99.5%,成本降至35美元/吨。 - **富氧燃烧+液化**:加拿大SaskPower边界坝项目将CO₂用于驱油,实现商业化循环。 ---经济性测算:火电何时失去竞争力?
以2023年国内沿海电厂为例: - **度电边际成本**: - 煤电:0.32元/kWh(煤价700元/吨,含税) - 光伏+储能:0.38元/kWh(储能2小时) - **全生命周期平准化成本(LCOE)**: - 新建煤电:0.45元/kWh(含脱硫脱硝碳捕集) - 海上风电:0.42元/kWh(2025年有望降至0.35元) 结论:**当碳价高于200元/吨或储能成本低于0.8元/Wh时,新建煤电将彻底失去经济性**。 ---区域差异:哪些国家仍在加码火电?
- **印度**:2023年新批煤电装机13GW,主因电网薄弱、储能成本高,计划2030年后全部机组配套CCUS。 - **越南**:第八个电力规划将煤电占比从34%降至20%,但2025年前仍需7GW新增以缓解缺电。 - **德国**:退煤法案明确2038年关停全部煤电机组,保留部分天然气机组作备用至2045年。 ---投资视角:火电资产如何估值?
1. **现金流模型**: - 剩余寿命法:机组剩余15年,折现率8%,碳价每上涨50元/吨,NPV下降12%。 2. **转型溢价**: - 具备CCUS改造条件的电厂估值可上浮20%,因未来可出售负碳指标。 3. **搁浅资产风险**: -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2026年生效后,出口导向型高耗能企业将优先购买绿电,倒逼自备火电厂提前退役。 ---用户最关心的问题:普通人如何受火电转型影响?
- **电价波动**:风光占比高的省份已出现“鸭子曲线”,峰谷价差拉大,居民可选择分时电价套餐降低电费。 - **就业转移**:传统火电运维岗位减少,但CCUS、生物质掺烧、灵活性改造将催生新的技能需求,如碳捕集操作员、锅炉燃烧优化工程师。 - **空气质量**:随着超低排放改造完成,PM2.5排放强度下降90%,但氨逃逸可能增加,需关注SCR系统运行状况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