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全球视角:冶炼行业为何仍被资本追逐?
过去五年,全球粗钢产量从18.1亿吨增至19.6亿吨,**年均复合增速1.6%**,看似温和,却掩盖了区域分化:东南亚增速高达7%,而欧美仅0.3%。资本追逐的并非“量”,而是**绿色溢价**。欧盟CBAM(碳边境调节机制)2026年全面实施后,每吨钢若不能证明其碳排低于1.9吨,将被征收55欧元关税。这意味着**低碳冶炼技术**直接决定出口利润。

二、中国冶炼: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拐点
1. 产能置换:从“一刀切”到“梯度退出”
2024年起,河北、山东不再简单关停高炉,而是执行**“能效分级+碳排竞价”**的新规则:能效标杆值以上企业可跨省购买退出指标,能效低于基准值的企业需在36个月内完成改造或退出。结果?**行业集中度CR10从38%跃升至55%**,头部钢企吨钢毛利提升120元。
2. 需求侧:新能源车用钢五年翻三倍
一辆纯电车身用钢量约900kg,其中**超高强钢占比达28%**,而传统燃油车仅12%。比亚迪、蔚来已把2027年订单锁定在宝武、鞍钢的“铝硅镀层热成形钢”产线,吨钢加工费比普通冷轧高1800元。
三、技术路线:氢基竖炉VS电炉短流程,谁更赚钱?
自问:氢基竖炉吨钢成本高800元,为何宝武仍押注?
自答:欧盟订单的“绿色溢价”可达150美元/吨,覆盖成本后仍有700元净利;而国内电炉钢因废钢资源紧张,2023年平均开工率仅58%,**盈利弹性不足**。
- 氢基竖炉:宝武湛江百万吨级项目2025年投产,氢气成本控制在2.1元/Nm³即可盈亏平衡,对应焦炉煤气提纯+海上风电制氢组合。
- 电炉短流程:沙钢永兴布局“废钢回收—智能分选—电炉冶炼”闭环,将废钢杂质率从1.8%降至0.6%,吨钢电耗下降80kWh。
四、成本重构:从铁矿石到绿电的链式博弈
1. 铁矿:美元定价权松动
2023年淡水河谷与16家中企试点**人民币现货结算**,占比升至23%。若2025年人民币结算比例突破40%,按年进口11亿吨计算,**汇率风险敞口可减少260亿元**。
2. 绿电:冶炼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
魏桥创业在云南建成1.5GW光伏直供电解铝项目,度电成本0.21元,较网电低0.32元,**吨铝电力成本下降4200元**,相当于释放12%的利润空间。

五、下游裂变:储能、航空航天的新增量
2024年全球液流电池用高纯钒需求将达2.1万吨,而2020年仅0.4万吨。**承德钒钛**的99.5%级五氧化二钒报价已涨至28万元/吨,较冶金级高14倍。更前沿的是,SpaceX星舰的低温合金钢要求-120℃冲击功≥200J,**目前仅日本JFE和宝钢特钢通过认证**,吨钢售价突破8万元。
六、风险预警:三大灰犀牛潜伏
- 废钢税票稽查趋严:2023年江苏某电炉厂因虚开废钢发票被追缴3.7亿元,行业合规成本上升15%。
- 印尼镍铁回流冲击:2025年印尼NPI产能或达180万金属吨,其RKEF工艺成本较国内低4800元/金属吨,**不锈钢原料自给率将超85%**。
- 碳价波动**: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均价58元/吨,若2025年纳入钢铁,按2.1吨CO₂/吨钢计算,**成本将增加122元/吨**,吞噬中小钢企全部利润。
七、2025行动清单:企业如何卡位?
1. 锁定绿电资源:优先布局西北风光大基地周边园区,签订15年以上PPA协议,锁定0.25元/度以下的电价。
2. 抢占氢冶金专利:目前全球氢基DRI专利70%掌握在Midrex、Tenova手中,**联合中科院等机构开发国产工艺包**,可节省专利费1.2亿元/百万吨。
3. 嵌入下游认证体系:汽车板需通过IATF 16949、储能钢需UL9540A防火测试,**提前两年启动认证**,避免订单窗口期流失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