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现在必须关注信贷行业?
全球利率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**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突破62%**,但仍有大量长尾人群未被传统银行覆盖。与此同时,监管对“助贷+持牌”模式的明确,让合规玩家迎来窗口期。看懂趋势,才能提前卡位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信贷需求真的在萎缩吗?
答案是否定的。央行数据显示,**2023年个人消费贷增速仍保持在18%以上**,只是需求结构出现三大迁移:
- 从“大额房贷”转向“小额分散”的装修贷、教育贷;
- 从“线下网点”迁移到“手机秒批”的线上场景;
- 从“一二线城市”下沉到“县域及新市民”群体。
这三条迁移路径,正是增量市场的坐标。
三、监管到底在鼓励还是打压?
很多人把《网络小贷管理办法》误读为“一刀切”。实际上,**监管的核心是“分级持牌+风险隔离”**:
- 注册资本门槛把“草台班子”清出去,留下有资金实力的机构;
- 联合贷比例限制,倒逼平台输出风控技术而非单纯导流;
- 征信断直连,让持牌征信机构成为数据中枢,降低多头借贷风险。
看懂规则的人会发现,**合规成本正在变成竞争壁垒**。
四、技术红利:AI如何重构信贷价值链?
传统信贷的“三表”模式(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、现金流量表)对小微企业极不友好。现在,AI通过**“三新数据”**打开局面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新交易:扫码收单的实时流水替代财报;
- 新行为:手机App停留时长、社交关系图谱成为信用变量;
- 新场景:电动车电池IoT数据用于动产质押风控。
某头部城商行接入电商订单数据后,**小微首贷通过率从11%提升到37%,不良率反而下降0.8个百分点**。
五、未来五年最确定的三条赛道
1. 绿色信贷
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,**利率低至1.75%**。分布式光伏贷、新能源车电池租赁贷将成为标准产品。
2. 银发经济分期
60岁以上网民规模已达1.53亿,**适老化改造、老年旅游、助听器**等场景的分期需求正在爆发。
3. 跨境供应链金融
RCEP关税减免带来万亿级贸易增量,**基于区块链的应收账款融资**能把账期从90天压缩到7天。
六、普通人如何参与这场红利?
不必非去考银行编制,三条轻量级路径值得尝试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成为**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场景合伙人**,从装修、医美机构中筛选客户,按放款额分润;
- 考取**FRM或CFA证书**,转型做风控模型外包,单家中小银行年预算可达百万级;
- 在县域做**征信修复+融资顾问**,帮助农户整合土地经营权、农机等资产做抵押,单笔服务费3%-5%。
七、警惕三大暗礁
再火热的赛道也有陷阱:
- 数据合规:未经授权调用用户通讯录可能触犯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**罚款上限可达年营收5%**;
- 资金错配:用短期理财资金放长期经营贷,一旦遇到提前赎回挤兑,流动性瞬间断裂;
- 场景欺诈:医美贷、培训贷出现“AB贷”骗局,借款人被中介包装成“白户”骗贷。
记住:**风控不是成本,是利润**。
八、2024年值得跟踪的指标
提前布局需要盯紧这些先行信号:
- 央行季度《银行家问卷》中的“贷款需求指数”是否连续两季回升;
- 银保监会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,每新增一家意味着百亿级资金入场;
- 支付宝/微信的“先用后付”渗透率,当超过25%时将触发监管细则升级。
把这些数据加入你的月度跟踪表,**比听专家解读更可靠**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