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梯行业到底还有没有增量空间?
过去十年,中国电梯保有量从245万台跃升至880万台,年复合增长率约14%。**增量空间并没有消失,而是换了跑道**:

- 老旧小区改造:住建部计划到2025年再改造21.9万个小区,**预计带来80—100万台加装电梯需求**。
- 轨道交通扩张:2024—2027年将有超过200条地铁、城际铁路新线开工,**站台电梯采购量保守估计12万台**。
- 县域城镇化:国家“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”明确鼓励新建多层商业体,**三至五层小型商业电梯需求将翻倍**。
2024电梯市场趋势:技术、政策、资本三条主线
技术主线:物联网电梯为何突然爆发?
2023年底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把“电梯物联网接入率”纳入地方政府质量考核指标,**一夜之间让原本可选的物联网模块成了标配**。头部企业如通力、三菱已把预装率提升到90%以上。
物联网电梯到底改变了什么?
- 维保模式从“定期”变“按需”:传感器实时监测钢丝绳张力、制动器温度,故障预警提前72小时推送。
- 保险费率直降30%:人保、平安已推出“物联优享”险种,接入数据越完整,保费越低。
- 广告收益反哺运营:梯内屏幕与云端联动,精准投放社区团购、家政广告,**单梯年增收可达2000元**。
政策主线:旧梯更新补贴怎么领最划算?
2024年起,中央财政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更新每台补贴**最高8万元**,但领取有三个隐藏条件:
- 必须同步加装物联网和电动车阻车系统;
- 地方财政需按1:1配套,**实际到账金额取决于当地财政实力**;
- 申请窗口期只有每年1—3月,错过就要等下一年。
实操建议:先让物业在“全国特种设备信息平台”做设备备案变更,再同步提交街道城建科,**两步并行可缩短审批时间20天**。
资本主线:为什么电梯企业扎堆分拆维保子公司?
2023年康力、广日先后把维保业务独立融资,**估值高达母公司PE的1.8倍**。资本看中的不是维保本身,而是:

- 现金流稳定:签约5年维保合同,预收年费,**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45天**;
- 数据资产化:每台电梯每年产生1.2GB运行数据,**可用于训练AI故障模型,未来可授权收费**;
- 后市场想象空间:配件电商、梯内零售、能源回馈系统,**单梯生命周期可挖掘价值超30万元**。
国产替代走到哪一步了?
曳引机、门机、控制柜三大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已分别达到92%、87%、79%,**但高端市场仍被外资把控**:
- 10m/s以上超高速电梯:外资份额95%;
- 双轿厢双子电梯:外资份额100%;
- 关键芯片(IGBT、MCU):外资份额85%。
突破路径:**“主机厂+芯片厂”联合攻关**。例如汇川技术与江南嘉捷成立联合实验室,2024年Q2即将量产的全国产化控制柜成本可再降12%。
经销商如何抓住这波红利?
选品:别再只看价格,看TCO(全生命周期成本)
同一项目,A品牌报价比B品牌低5万元,但A品牌钢丝绳寿命6年、B品牌10年,**算上更换钢丝绳的停工损失,B品牌反而便宜3万元**。用TCO模型给客户算笔明白账,**中标率可提升35%**。
渠道:下沉市场的“三级跳”打法
- 县级市找**本地水电安装队**做兼职销售,按台提成;
- 地级市与**消防工程公司**捆绑投标,**消防验收与电梯验收打包**;
- 省会成立“更新改造事业部”,**专攻医院、高校旧梯更新**,客单价是住宅项目的2.4倍。
服务:把维保站变成“社区服务站”
杭州某经销商在维保站内增设**电动车电池换电柜、快递代收点**,**单站年增收18万元**,顺带把电梯广告、配件零售全做了,**客户粘性提高50%**。
尾声:电梯行业的下一个十年关键词
如果要用三个词概括,那就是:适老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。适老化带来加装潮,数字化重构维保,绿色化倒逼节能技术升级。**谁先在这三条赛道建立护城河,谁就握住了下一轮周期的门票**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