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药集团的基本面是否稳固?
石药集团自1994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,营收从不足10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超过400亿元,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保持在双位数。核心驱动力来自三大板块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创新药:恩必普、多美素、津优力等年销超10亿元品种持续放量;
- 原料药:维生素C、咖啡因全球市占率稳居前三,成本优势显著;
- 国际化:ANDA批件累计超60个,美国制剂出口收入年增速30%+。
未来五年最大的增长引擎是什么?
答案在ADC与mRNA双平台。
ADC管线:下一个“K药”级别的机会
石药旗下Claudin 18.2 ADC(SYSA1801)已获FDA孤儿药资格,一期临床ORR达47.6%,潜在适应症覆盖胃癌、胰腺癌两大高死亡率领域。同类竞品全球仅3款进入临床III期,石药进度位列亚洲第一梯队。
mRNA疫苗:不止新冠
与康希诺合作开发的带状疱疹mRNA疫苗预计2025年递交IND,国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。带状疱疹疫苗全球市场规模超40亿美元,国内渗透率不足1%,蓝海属性明确。
国际化能否复制印度太阳药业的路径?
石药采取“制剂先行+原料药护航”策略:
- 美国市场:2023年制剂出口收入突破25亿元,其中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占据美国仿制药市场35%份额;
- 新兴市场:尼日利亚、巴西等地设立本土化灌装基地,规避关税壁垒;
- 专利挑战:已发起12项ANDA专利挑战,其中5项成功首仿,节省市场导入期18个月。
集采阴影下利润如何保持韧性?
石药的应对策略可归纳为“三三制”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30%品种:主动降价进入集采,以量换市占率(如注射用紫杉醇集采后销量增长220%);
- 30%品种:转向院外市场,DTP药房覆盖超2000家;
- 30%品种:升级剂型或适应症,如多美素脂质体新增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,定价提升40%。
研发投入是否足以支撑长期竞争?
2023年研发费用46.8亿元,占营收11.5%,高于恒瑞(10.9%)但低于百济神州(16.4%)。关键在效率:
临床前到IND平均耗时14个月,行业平均24个月;
License-out收入累计超50亿美元,反哺研发现金流。
潜在风险点有哪些?
需警惕三大灰犀牛:
- ADC毒性:Claudin 18.2靶点在正常胃黏膜有表达,需关注胃肠道不良反应;
- 地缘政治:美国《生物安全法案》草案虽未点名,但CXO供应链风险外溢可能性存在;
- 汇率波动:美元收入占比35%,人民币升值可能侵蚀2-3个百分点毛利率。
投资者该如何估值?
采用SOTP分部估值法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创新药:DCF模型,假设2030年ADC管线收入80亿元,给予8倍PS,估值640亿元;
- 原料药:PE估值,2024年净利润25亿元,给予10倍PE,估值250亿元;
- 国际化:可比公司法,参照印度太阳药业2.5倍PS,估值150亿元。
合计合理市值1040亿元,较当前股价存在25%上行空间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