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机构发展前景怎么样_未来十年还能赚钱吗

新网编辑 12 0

一、为什么大家都在问“教育机构还能不能赚钱”?

过去三年,政策收紧、资本退潮、出生率下滑,让无数从业者夜不能寐。但危机的另一面是洗牌:活下来的机构反而在细分赛道里活得更好。要回答“未来十年还能不能赚钱”,得先拆解三个变量:

教育机构发展前景怎么样_未来十年还能赚钱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政策:双减之后,学科类被严管,素质教育、职业教育、成人教育却拿到绿灯;
  • 需求:家长焦虑从“提分”转向“升学+就业”,成人从“考证”转向“技能变现”;
  • 技术:AI+直播+大数据把获客成本打下来,把教学效率提上去。

二、未来十年最稳的五大细分赛道

1. 职业教育:政策红利+产业升级双轮驱动

2025年前,中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。人社部把“数字技能、绿色技能、康养服务”列为补贴目录,机构只要拿到资质,就能享受政府买单。典型打法:

  1. 与龙头企业共建“订单班”,毕业即就业;
  2. 把课程拆成15分钟微课,挂到抖音/视频号卖9.9元引流;
  3. 用AI题库做“自适应测评”,完课率提高40%。

2. 素质教育:从“兴趣”到“刚需”的迁移

钢琴、美术不再只是陶冶情操,而是中考美育加分、留学背景提升的硬通货。家长付费逻辑变了: - 一线城市:愿意为“赛事证书”付溢价; - 二三线城市:更看重“考级通过率”。 机构怎么做?把课程打包成“考级冲刺+赛事辅导”套餐,客单价直接翻倍。

3. 银发教育:被忽视的千亿蓝海

60后新老人有钱有闲,需求从“广场舞”升级到“手机摄影+短视频剪辑”。关键在降低学习门槛:大字版教材、慢速直播、线下“老带新”社群。某杭州机构用“孙辈陪读”模式,三个月做到3000万营收。

4. 企业内训:从大课到“微咨询”

经济下行,企业砍掉豪华外训预算,却愿意花小钱解决“具体业务卡点”。把培训拆成“问题诊断+工具包+陪跑”,按效果付费,复购率反而更高。

5. 教育出海:复制中国经验到东南亚

越南、印尼的K12家长同样焦虑,却缺乏优质师资。把国内成熟的“双师课堂”模式搬过去,用当地老师+中国教研,毛利能做到60%以上。


三、活下来必须避开的三个坑

坑一:盲目扩科,现金流被拖垮

某少儿编程机构看到美术火热,三个月开200家加盟店,结果教研跟不上,家长退费潮直接拖死总部。正确姿势:单点打透,用爆款课程做现金流,再考虑扩科

坑二:忽视“隐性成本”

预收款模式最怕“课消慢”。用“闯关式学习+社群打卡”把完课率从30%提到70%,才能把账面收入变成真实利润。

坑三:不会做“小而美”

大机构靠品牌,小机构必须靠“关系”。把家长社群做成“升学情报局”,每周分享政策解读,续费率自然提升。


四、未来机构必备的三种能力

能力一:AI+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

从“老师经验”转向“数据决策”。学生错题自动归类,系统推送3道变式题+1个讲解视频,学习效率提升50%。

能力二:全域低成本获客

抖音投流成本涨了3倍?试试“小红书矩阵+家长KOC”: - 让老学员妈妈发“学习打卡笔记”,带新人试听; - 评论区置顶“资料包领取”,私信导流私域。

能力三:轻资产运营

把重投入的线下校区变成“共享教室”,老师按课时分成,场地按小时租赁,人效坪效双提升。


五、给从业者的三个实操建议

建议一:先验证需求,再投入产品 用“众筹班”测试市场:在家长群发“10人开班,每人预付99元”,48小时凑不齐就退款止损。 建议二:把课程做成“解决方案” 别卖“钢琴课”,卖“一年拿下英皇八级+升学加分方案”,家长更愿意买单。 建议三:建立“私域护城河” 企业微信+小程序做“学习档案”,家长能看到孩子每节课的测评报告,换机构成本陡增。

十年窗口期仍在,只是玩法变了。谁能用技术提效、用细分定位切刚需、用轻资产抗风险,谁就能分到下一波红利

教育机构发展前景怎么样_未来十年还能赚钱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