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学膜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突然火了?
自问:一张塑料薄膜能值多少钱? 自答:如果它能让屏幕亮度提升30%、让太阳能板多发5%的电、让激光雷达看得更远,它的身价就从几毛钱跳到几十元。 **光学膜的本质是“光的管理员”**,通过多层纳米级镀膜控制光的反射、透射、偏振、分光。 - 消费电子:偏光片、增亮膜、扩散膜,决定LCD/OLED的显示效果 - 新能源:光伏背板氟膜、钙钛矿封装膜,直接影响组件寿命 - 车载:HUD楔形膜、激光雷达滤光片,关乎驾驶安全 - 医疗:内窥镜抗雾膜、PCR荧光滤光片,提升诊断精度 ---需求端三大引擎:Mini LED、车载显示、光伏
Mini LED背光:2024年出货将破2000万片
苹果iPad Pro、MacBook Pro全面采用Mini LED,带动供应链疯狂扩产。**单台14寸笔电需要12张光学膜**,是普通LCD的3倍。 - 增亮膜单价从1.5美元涨到2.8美元 - 量子点膜渗透率从15%飙升至45%车载显示:HUD+电子后视镜催生新物种
传统汽车屏幕平均用膜3-5层,新能源车暴增至12层。 - HUD楔形膜:2023年全球仅日本DNP能量产,**毛利率高达60%** - 电子后视镜用低反射膜,ASP是普通膜的8倍光伏:TOPCon与钙钛矿的膜材料革命
- TOPCon电池需要**高透光POE胶膜**,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 - 钙钛矿组件对水汽敏感,**封装膜必须做到10^-4 g/(m²·day)**,目前仅美国3M、日本东丽达标 ---技术路线之争:PET、COP、TAC谁是最终赢家?
自问:为什么日本企业能垄断偏光片TAC膜? 自答:TAC膜需要**99.9%光学级纯净度**,全球仅富士胶片、柯尼卡美能达掌握溶剂流延工艺。 - **PET基材**:成本低,但双折射高,适合中低端LCD - **COP基材**:相位差可控,是OLED的理想选择,住友化学扩产30%仍供不应求 - **TAC基材**:高端偏光片唯一选择,国产替代率不足5% ---国产替代的真实进度:哪些环节已突破?
偏光片:三利谱、杉金光电的逆袭
- 三利谱已实现**65寸TV偏光片量产**,市占率从2%冲到18% - 杉金光电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后,**全球份额跃居第一**增亮膜:长阳科技打破3M垄断
- 长阳科技微透膜技术**将亮度提升28%**,成本比3M低40% - 2023年打入京东方供应链,单月出货量突破500万平米短板仍在:高端基膜90%依赖进口
- 东丽PET基膜**售价80元/平米**,国产同类产品仅35元但良率不足70% - 日本东洋纺COP膜**断供风险**迫使华为Mate60改用混合方案 ---资本热度:谁在悄悄布局?
- 2023年光学膜赛道融资事件: - 合肥视涯:12亿元扩建Micro OLED用高阻膜 - 宁波激智:8亿元加码车载量子点膜 - 沙特PIF:2亿美元投资钙钛矿封装膜初创企业Alat ---风险预警:产能过剩与价格战
自问:2024年会不会出现“光学膜寒冬”? 自答:低端扩散膜已出现**30%价格跌幅**,但高端产品仍供不应求。 - 警惕:国内12条新产线集中投产,**中低端产能或过剩50%** - 机会:日本住友化学COP膜扩产周期长达36个月,**2026年前供需缺口持续** ---未来三年最值得关注的细分战场
1. **车载AR-HUD楔形膜**:全球仅3家能量产,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40亿元 2. **钙钛矿封装膜**:单GW组件需求50万平米,技术门槛极高 3. **可折叠UTG贴合膜**:华为Mate X3已采用,ASP是传统OCA胶的20倍 --- 光学膜正在经历从“进口替代”到“定义标准”的跨越。谁能率先突破**纳米级多层共挤**工艺,谁就能拿到下一个十年的门票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