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还能增长多久?
根据IQVIA最新报告,**全球处方药销售额在2023年已突破1.48万亿美元**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.8%左右。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点:

- 老龄化加剧:到2035年,全球65岁以上人口将突破10亿,慢性病用药需求持续放大。
- 新兴市场扩容:中国、印度、巴西三国合计贡献新增销售额的42%,支付能力提升显著。
- 专利悬崖后的创新接力:2025—2030年将有约2000亿美元的原研药专利到期,生物类似药与改良新制剂快速补位。
哪些技术赛道最具颠覆性?
mRNA平台:从疫苗到肿瘤免疫
新冠疫情验证了mRNA技术的产业化速度,Moderna与BioNTech已将管线扩展至**RSV、流感、黑色素瘤**等领域。预计2030年mRNA药物市场规模可达**300亿美元**。
AI+小分子设计
DeepMind的AlphaFold已预测超过2亿条蛋白质结构,**缩短早期药物发现周期40%**。国内企业如晶泰科技、英矽智能已将AI设计的化合物推至临床Ⅱ期。
细胞基因治疗(CGT)
FDA在2023年批准了6款CGT产品,累计上市数量达32款。**一次性治愈潜力**使得诺华的Zolgensma定价210万美元仍被市场接受。CAGR预计**超过30%**。
中国制药企业的机会窗口在哪?
医保谈判后的放量逻辑
以PD-1为例,信迪利单抗2020年进入医保后,**销售额两年增长7倍**。关键在:
- 价格降幅控制在50%左右,保留足够利润空间;
- 适应症扩展至一线非小细胞肺癌、肝癌等大瘤种;
- 基层医院渗透率达到65%以上。
License-out爆发期
2023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额**超450亿美元**,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以22亿美元首付授权诺华,刷新纪录。核心优势:

- 临床执行速度:中国Ⅲ期试验入组效率是欧美1.8倍;
- 成本优势:CMC费用仅为欧美同类项目的1/3;
- 差异化靶点:Claudin 18.2、CD47等新兴靶点中国占比超50%。
监管政策如何重塑竞争格局?
真实世界证据(RWE)加速审批
2022年《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指导原则》落地,**海南博鳌乐城**已有12款海外新药通过RWE获批上市,平均缩短上市时间**18个月**。
MAH制度红利持续释放
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允许研发机构不建工厂即可持证,**2023年MAH批文占比达38%**,催生了药明生物、凯莱英等CMO巨头。
资本寒冬下如何穿越周期?
2023年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额同比下降27%,但**头部项目估值坚挺**。投资人最关注:
- 现金流安全垫:账上资金能否支撑至少24个月运营;
- 临床数据差异化:同靶点竞争中ORR提升需≥15%才有意义;
- 出海可行性:FDA pre-IND会议通过率成为关键指标。
未来十年,制药行业的终局猜想
问:传统大药企会被Biotech颠覆吗?
答:更可能走向**“生态并购”**。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、艾伯维101亿美元拿下ImmunoGen表明,**管线互补型并购**将成为常态。到2035年,全球TOP10药企中或将有**3家来自中国**。

问:支付方如何控制创新药价格?
答:价值定价(Value-Based Contracting)将普及,**诺华Kymriah**已与意大利医保签署按疗效付费协议:若患者用药后未达完全缓解,医保可拒付50%费用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