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金融从萌芽到成熟,经历了哪些关键节点?普通人、创业者、投资人又该如何在每一轮浪潮中精准卡位?本文用时间轴+场景拆解的方式,带你穿越四个阶段,并给出可落地的行动清单。

阶段一:信息撮合期(2005年以前)
关键词:黄页、论坛、信息不对称
典型场景:早期“金融超市”网站只是把银行、保险、基金的产品罗列出来,像电话簿一样供人查询。
红利在哪?
- 流量洼地:搜索引擎刚起步,SEO成本低到发指,一个关键词首页占位能带来日均万级UV。
- 内容稀缺:写一篇“如何挑选货币基金”就能被大量转载,个人站长靠AdSense月入过万。
现在还能做吗?
答:可以,但要用“垂直+工具”思维。例如做“跨境汇款手续费比价”小程序,嵌入实时汇率API,解决细分痛点。

阶段二:渠道替代期(2005-2012)
关键词:网银、第三方支付、货币基金
标志性事件:2010年支付宝推出快捷支付,2013年余额宝上线。
用户行为变化:
- 从“去银行排队”到“手机转账秒到”。
- 从“活期0.35%”到“余额宝7日年化6%”。
创业者机会:
- 支付接口代理:帮中小电商接入支付宝、财付通,按交易额抽佣。
- 理财KOL崛起:微博大V“基金定投教母”靠每日估值表引流,后端卖付费社群。
风险提示:央行开始发放支付牌照,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可能涉刑。

阶段三:生态重构期(2013-2018)
关键词:P2P、众筹、大数据风控
数据说话:2015年P2P平台数量达到3476家,全年成交量突破1万亿。
平台如何赚钱?
答:利差+服务费。以某头部P2P为例,借款人综合成本18%,投资人收益10%,平台净赚8个点。
普通人参与姿势:
- 薅羊毛:注册返现、新手标年化15%,但需控制本金不超过1万元。
- 数据倒卖:爬取平台标的利率、期限,做成API卖给量化团队。
监管转向:2016年8月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》出台,行业进入“备案倒计时”。
---阶段四:合规深耕期(2019至今)
关键词:持牌经营、数字人民币、场景金融
最新趋势:
- 银行系反攻:招行“朝朝宝”对接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,T+0额度提升至5万。
- 流量巨头入局:抖音钱包上线“dou分期”,电商GMV转化为信贷资产。
个人如何分一杯羹?
答:做“持牌机构的流量伙伴”。例如申请成为度小满金融的CPA推广者,每促成一笔贷款可得佣金80-150元。
技术红利:
- RPA自动化:用影刀RPA批量申请银行二类户,做“羊毛号”矩阵。
- API聚合:把多家银行的存款产品利率爬取到一个小程序,用户比价后跳转开户。
如何预判下一波红利?
自问:监管鼓励什么?用户焦虑什么?技术突破了什么?
自答:
- 监管鼓励:小微企业贷、绿色金融、养老第三支柱。
- 用户焦虑:存款利率下行、基金亏钱、养老储备不足。
- 技术突破:AI信贷审批、区块链合同存证、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。
落地案例:2023年某团队开发“个人养老金计算器”,输入年龄、收入自动推荐税优产品,上线3个月获客20万。
---行动清单(2024版)
针对不同角色:
- 上班族: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参与银行“消费红包”活动,每月多赚200元。
- 自媒体:做“存款特种兵”系列短视频,对比各地城商行利率,粉丝导流至开户链接。
- 程序员:研究央行《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规范》,开发合规的供应链金融SaaS。
避坑提醒:远离“区块链+元宇宙+理财”等缝合怪项目,看白皮书是否引用监管沙盒试点批文。
最后留一个思考题:当数字人民币全面普及后,支付即结算的特性会让哪些现有商业模式消失?提前布局的人,或许就是下个十年的赢家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