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已经过半,品牌方和代理商都在复盘上半年投放效果,同时为下半年做预算腾挪。面对流量红利见顶、隐私政策收紧、AI工具爆发,互联网广告到底往哪里走?预算该砸向哪些渠道?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最新行业报告,并给出可落地的预算分配思路。

一、流量大盘:增速放缓但结构性机会仍在
1. 整体规模还涨吗?
《2024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》显示,上半年全渠道广告收入约3,270亿元,同比仅增7.1%,创近五年新低。但短视频、电商站内、OTT大屏三大赛道仍保持双位数增长。
2. 预算从哪来?
- 传统搜索份额被智能推荐信息流吃掉,百度系预算占比首次跌破15%。
- 品牌主把OTV(在线视频)贴片的20%挪到短视频信息流,因为完播率更高。
- 线下梯媒预算回流线上,OTT开机广告承接了其中30%。
二、渠道分化:谁还在涨?谁在掉?
1. 短视频:从“抢量”到“抢时长”
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三家DAU合计破10亿,但用户时长增长趋缓。平台对策是推直播切片+小程序直购,把广告位埋得更深。CPM同比上涨18%,ROI却下降6%,品牌方开始用“KOC矩阵+千川放量”对冲成本。
2. 电商站内:货架+内容双轮驱动
淘系、京东、拼多多三家广告收入增速12.4%,高于行业均值。核心变化是“猜你喜欢”流量占比升至55%,搜索广告不再是唯一入口。商家把30%预算切到短视频挂车,用内容带转化。
3. 私域:企业微信+社群团购复活
腾讯财报显示,企业微信月活超1.3亿,品牌方用“社群秒杀+小程序复购”把获客成本降到30元以下。预算占比从去年的8%涨到14%。
三、技术变量:AI如何改写投放逻辑?
1. AIGC素材真的省钱吗?
实测数据:用Midjourney+Runway批量生成短视频素材,制作成本降低70%,但CTR仅提升5%。原因在于“模板化面孔”导致用户审美疲劳。目前头部品牌的做法是“AI做草稿,人工精修”,节省30%时间而非完全替代。

2. 自动化投放工具值得买吗?
巨量千川、磁力金牛、腾讯广告妙思三大平台都推出“一键托管”功能。测试发现:
- 新手账户:ROI提升20%,但日耗需≥5,000元才能跑正;
- 成熟账户:模型反而“过度学习”,ROI下降8%。
结论:把20%预算给自动化,80%留给人工干预。
四、预算分配:一张表看懂2024怎么花钱
渠道 | 2023占比 | 2024建议占比 | 操作要点 |
---|---|---|---|
短视频信息流 | 28% | 35% | 重点投直播切片+搜索广告 |
电商站内 | 22% | 25% | 猜你喜欢+万相台无界版 |
私域社群 | 8% | 14% | 企业微信+社群团购 |
OTT大屏 | 5% | 8% | 开机+贴片,锁定家庭场景 |
搜索广告 | 18% | 10% | 只留品牌词+高转化词 |
其他 | 19% | 8% | 线下梯媒、信息流联盟 |
五、实操问答:预算有限时如何取舍?
Q:新品冷启动只有50万预算,先做短视频还是电商站内?
A:70%投短视频做A3人群蓄水,30%投站内做成交闭环。先用千川莱卡定向打相似达人粉丝,跑出100万播放后,用DMP人群包回流淘系万相台收割。
Q:B2B行业适合做私域吗?
A:适合,但路径不同。把官网、白皮书、展会名单导入企业微信,用“标签+SOP话术”做分层培育。平均获客成本120元,比搜索广告低40%。
Q:AI素材会不会被平台限流?
A:目前不会,但有隐性门槛。平台算法能识别“低原创度”素材,建议每支视频至少替换30%画面,并加入真人出镜片段。
六、风险预警:下半年必须盯紧的三件事
- iOS17隐私新政:SKAdNetwork回传窗口从7天缩到3天,投放模型需重新校准。
- 618后流量空窗:7-8月大盘CPM通常下跌15%,提前锁量可捡漏。
- 素材生命周期缩短:热门短视频模板7天就失效,每周至少更新20%创意。
把预算当作子弹,渠道当作靶子,技术当作瞄准镜。2024年没有万能公式,只有“小步快跑+数据验证”的迭代节奏。盯紧上面那张分配表,每两周复盘一次ROI,就能把有限的预算花在刀刃上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