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新互联网公司有哪些_如何快速识别潜力股

新网编辑 11 0

为什么2024年的“新”互联网公司值得特别关注?

疫情后的消费复苏、AI大模型落地、产业数字化升级,三重浪潮叠加,让一批成立不足五年却估值飙升的“新互联网公司”集体浮出水面。它们不再只是“流量生意”,而是把**技术深度**、**场景宽度**、**盈利速度**同时做到极致。看懂它们,等于提前拿到下一轮红利门票。

中国新互联网公司有哪些_如何快速识别潜力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024年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新互联网公司名单(按赛道分类)

1. AI原生应用层

  • 月之暗面(Moonshot AI):2023年成立,主打千亿参数大模型Kimi,C端月活已破千万,B端API调用量周环比超50%。
  • 深言科技:聚焦法律大模型,合同审查准确率95%,已服务超200家律所。
  • 生数科技:多模态生成式AI,3D资产生成速度比传统流程快20倍,游戏厂商排队合作。

2. 产业数字化SaaS

  • 黑湖智造:用低代码连接工厂设备,帮助中小制造企业把排产时间从8小时压缩到15分钟。
  • 甄云科技:供应链协同SaaS,客户续费率高达120%,平均为客户节省采购成本8%。
  • 售后宝:把家电、医疗器械的售后流程搬到云端,工单处理效率提升3倍。

3. 新消费品牌DTC

  • 蕉内Bananain:用“无尺码”内衣切入,2023年线上销售额破30亿,复购率48%。
  • 空刻意面:把餐厅级意面做成3分钟即食,抖音渠道单月GMV破亿。
  • 参半:漱口水也能做订阅制,90天用户留存率超60%。

4. 跨境与全球化

  • Temu(拼多多海外):上线两年,美国月活超7000万,SKU数直逼亚马逊。
  • SHEIN供应链开放平台:向第三方品牌开放小单快返能力,工厂交货周期最短7天。
  • 店匠Shoplazza:独立站SaaS,帮助10万中小卖家一键出海,平均转化率提升35%。

如何快速判断一家新互联网公司是不是“潜力股”?

看技术壁垒:专利数只是表面,数据飞轮才是真护城河

自问:为什么月之暗面能在半年内把模型推理成本降到原来的1/10?
自答:因为它把**用户对话数据实时回流训练**,形成“越用越聪明”的闭环。专利可以抄袭,但**持续更新的数据资产**无法复制。


看商业模型:收入结构是否多元且可持续

  • 订阅收入占比>40%,代表客户粘性强(如黑湖智造)。
  • 交易抽佣占比>30%,代表GMV增长能直接放大利润(如Temu)。
  • 增值服务占比>20%,代表未来可拓展空间大(如售后宝的保险延保服务)。

看团队基因:跨界组合往往爆发惊人能量

深言科技的核心团队一半是清华NLP博士,一半是红圈所资深律师;
参半创始人原为宝洁供应链高管,联合创始人是喜茶早期营销负责人。
**技术+行业+品牌**三重背景,才能把产品、渠道、定价一次性打穿。


普通投资者或从业者如何低成本上车?

1. 用“三问法”筛选公开信息

  1. 这家公司近半年是否连续获得两轮以上融资?(资本用脚投票)
  2. 它的核心指标是否在官方公众号或招聘JD里披露?(增长自信)
  3. 它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名单里是否出现行业龙头?(生态位验证)

2. 加入垂直社群蹲“一手情报”

例如:
- 即刻APP的“AI产品经理”圈子,每周都有人晒Kimi内测新功能;
- 知识星球的“出海增长案例库”,Temu招商经理会直播答疑入驻政策。
**比财报更快的是一线从业者的吐槽和爆料。**

3. 用“小成本试错”建立体感

  • 买一盒空刻意面,记录从下单到收货的全流程体验节点;
  • 注册店匠免费版,亲自上传一个SKU跑一遍Facebook广告投放;
  • 申请黑湖智造试用账号,导入自家工厂真实数据看排产效果。

只有亲手跑完最小闭环,才能判断**“估值故事”**与**“产品真相”**之间的温差。


未来一年值得盯紧的三大变量

政策红利:数据要素流通、跨境数据合规细则落地,可能让SaaS和跨境赛道再迎一波估值抬升。
技术拐点:多模态大模型成本如果降到GPT-3.5的1%,所有“+AI”应用将迎来二次爆发。
资本轮动:美元基金收缩,人民币基金崛起,硬科技背景创始人更容易拿到高估值。

中国新互联网公司有哪些_如何快速识别潜力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把名单存在备忘录,把筛选方法贴在办公桌,下一次浪潮来临时,你至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奔跑。

中国新互联网公司有哪些_如何快速识别潜力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