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互联网保险政策有哪些?一张图看懂核心文件
过去五年,监管对线上保险的态度经历了“鼓励创新—规范发展—穿透监管”三个阶段。以下四份文件构成了当前互联网保险政策的主干:

- 《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》(银保监会令2020年第13号)
- 《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》(银保监规〔2022〕3号)
- 《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银保监规〔2021〕7号)
- 《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(2023年10月公开征求意见)
二、如何合规投保?七步流程拆解
1. 核验平台资质:别让“李鬼”骗了钱
合规平台必须同时满足:
①持牌机构自营或持牌机构授权;②在官网显著位置公示《保险中介许可证》或《保险许可证》;③ICP备案主体与持牌机构名称一致。
自问:在某短视频直播间看到“首月1元保600万”能不能买?
答:先点进主播主页查看资质公示,若无法找到对应许可证编号,立即退出。
2. 区分自营与代销:责任边界大不同
自营平台由保险公司直接承担服务责任;代销平台由第三方中介承担售前咨询、售后协助义务。
投保前务必确认《保险经纪委托协议》是否弹出并明示服务主体。
3. 健康告知:90%理赔纠纷的源头
互联网人身险采用“询问告知”原则,问什么答什么。
常见误区:
• 把两年前的体检异常当“小毛病”忽略
• 医保卡外借购药未说明
• 线上智能核保未保存结论截图
4. 可回溯管理:你的每一次点击都被存档
根据银保监规〔2022〕3号文,自2023年1月1日起,所有互联网保险销售页面必须实现:
①操作轨迹全记录;②关键条款强制阅读≥5秒;③电子签名与投保确认书同步生成。
自问:投保时页面卡顿,刷新后直接进入支付环节,是否合规?
答:不合规。可回溯系统应提示“重新阅读条款”,否则可向12378热线投诉。
5. 冷静期与退保:抓住“反悔权”
长期险(如重疾险、年金险)享有15天犹豫期,期间退保仅扣除不超过10元工本费;短期险(如百万医疗)按条款约定,通常无犹豫期。
操作提示:在支付宝/微信投保的保单,可在“我的—保单—退保”一键申请,无需联系人工客服。

6. 信息披露:看清“不保证续保”四个字
互联网医疗险常把“可续保至100岁”放在宣传首页,却把“不保证续保”藏在折叠条款里。
合规要求:此类表述必须在产品首页用红色四号字体标注,且与宣传语同屏展示。
7. 理赔指引:线上报案≠线上结案
目前仅车险、意外险、部分医疗险支持全流程线上理赔;重疾险、寿险仍需邮寄纸质病历。
关键动作:出险后48小时内通过官方APP报案,并同步上传诊断证明、费用清单,避免后续补充材料耽误时效。
三、2024年最新动态:三大变化影响投保决策
变化一:互联网财险门槛提高
2023年10月征求意见稿提出:
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<200%的财险公司,不得开展融资性信保业务。这意味着部分中小公司的履约保证险将下架。
变化二:储蓄险“双录”范围扩大
2024年起,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年金险、增额终身寿险需同步录音录像,并保存至保单终止后五年。此举将遏制“长险短做”误导。
变化三:大数据杀熟被明令禁止
《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》2024年3月实施,要求:
不得利用客户年龄、健康状况等差异实行不合理定价。若发现同产品同方案价格不同,可截图向银保监会举报。

四、高频疑问快问快答
Q:在支付宝买的保险,线下网点可以理赔吗?
A:可以。承保公司在境内任一柜面均需受理,但需提前拨打客服电话预约。
Q:互联网保险比线下便宜,是不是保障缩水?
A:价格差异主要来自运营成本压缩(无代理人佣金、无纸质保单),保障责任以条款为准,与渠道无关。
Q:投保后想变更受益人,线上能操作吗?
A:目前仅平安、泰康、众安等七家公司支持线上变更,其余需邮寄纸质申请书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