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互联网真的见顶了吗?
过去两年,“流量红利消失”“互联网寒冬”被反复提及,但数据并不支持“见顶”这一结论。工信部最新报告显示,202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仍净增2700万,只是增速从两位数降到个位数。增速放缓≠市场萎缩,而是从“增量竞争”进入“存量深耕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未来十年,哪些赛道会跑出下一个万亿级公司?
1. AI原生应用:比大模型更赚钱的是“场景落地”
大模型训练门槛高、烧钱快,真正离钱近的是垂直场景的AI SaaS。例如:
- 法律AI助手:合同审查效率提升80%,已有多家律所按次付费
- 医疗影像AI:三甲医院采购价单套50万起,复购率超60%
自问自答:普通人如何参与?
答:无需自研模型,调用OpenAI或文心一言API,专注解决细分场景痛点即可。
2. 产业互联网:ToB市场的“慢钱”更持久
消费互联网靠广告和佣金,产业互联网靠订阅制+数据增值。以工业品B2B平台“震坤行”为例:
- 通过数字化采购帮工厂降低12%的MRO成本
- 沉淀的设备数据反向卖给金融机构做风控,衍生二次收入
3. 数字人经济:虚拟偶像的“真人替代”逻辑
2023年抖音Top50带货主播中,5个是数字人,其成本仅为真人团队的30%,却能24小时直播。关键盈利点:
- IP授权:一个古风数字人形象可授权给20家汉服店
- 情感付费:用户打赏“虚拟男友”的ARPU值达真人的1.7倍
三、普通人如何抓住这些风口?
低成本切入路径
赛道 | 启动资金 | 关键动作 |
---|---|---|
AI应用 | 5万元 | 用Coze搭建客服机器人,按对话量收费 |
产业互联网 | 10万元 | 代理工业传感器,赚SaaS订阅分成 |
数字人 | 3万元 | 购买现成模型,专注直播脚本优化 |
四、风险提示:哪些“伪风口”必须避开?
Web3.0社交:日活不足10万的区块链社交产品,99%死于代币经济崩盘;
元宇宙地产:Decentraland地价一年暴跌90%,虚拟土地无实际使用价值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五、2024年值得关注的三个小趋势
- AI+老年经济:语音交互血压计已在上海社区医院试点,子女远程监控异常数据
- 跨境电商SaaS:TikTok Shop服务商今年融资总额超40亿,中小卖家急需ERP工具
- 绿色计算:阿里云“碳眼”系统帮数据中心省电15%,碳排放交易成新盈利点
六、终极问答: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?
答:互联网每三年一次小周期,2024-2026是AI应用黄金窗口。参考移动互联网历史:
- 2012年做公众号的人,吃到2015年广告红利
- 2016年做小程序的人,赚到2019年私域电商的钱
同理,2024年深耕AI客服、数字人直播的从业者,大概率在2027年迎来爆发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