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互联网医疗到底包含哪些模式?
很多人把“互联网医疗”简单等同于“网上问诊”,其实它是一整套数字化健康服务矩阵。按照服务深度与参与主体,可拆成六大主流模式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在线问诊平台:轻问诊、图文/音视频复诊,如好大夫、微医。
- 互联网医院:实体医院线上延伸,具备电子处方、医保结算资质。
- 医药电商:B2C/O2O送药,京东健康、阿里健康、叮当快药。
- 慢病管理SaaS:为医院、保险、药企提供随访、数据监测工具。
- 远程会诊/影像云:跨院区、跨城市多学科协作,解决医疗资源不均。
- 健康管理+保险支付:体检、可穿戴数据与商保打通,按效果付费。
二、互联网医院如何拿到“准生证”?
想合法上线,必须完成“三步走”:
- 依托实体医院:独立设置或作为分院区,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并在诊疗科目加注“互联网医疗”。
- 三级等保+数据合规: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,患者数据存储在境内,对接监管平台实时上传病历。
- 医保定点谈判:向地方医保局申请线上结算,常见病、慢性病复诊可报销,检查费、药品费同步纳入。
三、互联网医院的五大盈利引擎
1. 诊疗服务费:最直接的现金流
患者线上挂号、复诊、续方,平台收取6~30元/次的医事服务费;医保结算后,个人自付部分实时到账,现金流优于传统医院。
2. 电子处方流转:药品差价+配送分成
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后,患者可选择:
- 院内药房快递到家,医院赚15%药品加成(医保目录内仍按零差率,自费药可议价)。
- 第三方药店抢单,平台抽取8%~12%技术服务费。
3. 企业健康管理:B端大单
为大型企业提供年度员工健康托管方案,包含线上问诊、心理测评、线下绿通,客单价200~800元/人/年,规模效应显著。
4. 商保直付与分期
与保险公司共建“互联网医院+保险”产品,用户购买后线上理赔直付,平台获得保费10%~15%的渠道佣金;自费项目支持分期,金融利差再贡献3%~5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5. 数据与科研服务
脱敏后的慢病大数据可用于:
- 药企上市后研究,按例收费500~2000元/例。
- 政府公共卫生监测项目,长期合作年框百万级。
四、盈利难点与破解思路
问:医保支付额度有限,如何突破天花板?
答:把自费场景做深。皮肤科、男科、医美等专科复诊,患者对价格敏感度低,可设计会员制——99元包月无限次咨询+两次送药免邮,续费率可达35%。
问:医生积极性不足怎么办?
答:采用阶梯分成+阳光收入:
- 基础排班给予200元/小时保底。
- 超出基础人次的问诊,医生与平台七三分成。
- 每月评选“五星医生”,额外奖励科研基金。
问:药品配送成本高侵蚀利润?
答:用前置仓+同城骑手模式,在核心城区布设小型冷链仓,半径5公里内平均25分钟送达,单票履约成本降至4.2元,比跨省快递节省60%。
五、未来三年的增量赛道
- 居家护理O2O:术后拆线、PICC维护等需求激增,平台抽佣20%。
- 数字疗法(DTx):获批的糖尿病、失眠软件按疗程收费,纳入多地医保试点。
- 医保个账线上购药:政策松绑后,OTC与器械年市场规模预计新增800亿元。
六、给入局者的三点忠告
- 先找强势科室再扩全科:儿科、皮肤、中医治未病复购率高,容易跑出正向现金流。
- 用医保做信任背书,用自费做利润:医保项目引流,自费项目赚钱,两者比例控制在6:4最健康。
- 数据安全是生死线:一次泄露足以让牌照吊销,投入不低于年营收的5%做合规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