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互联网金融数据哪里查_如何看懂核心指标

新网编辑 7 0

一、权威数据源清单:官方+商业平台一次说清

中国互联网金融数据哪里查?最稳妥的做法是先从官方渠道入手,再补充商业平台。

中国互联网金融数据哪里查_如何看懂核心指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库:月度社会融资规模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余额,更新频率高,口径统一。
  • 银保监会“互联网保险统计信息系统”:可查互联网财险、寿险保费收入,分地区、分渠道。
  •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平台:P2P网贷机构经营数据、资金存管报告,虽已清退,但历史数据仍具研究价值。
  • Wind/同花顺iFinD:收录蚂蚁、京东数科等头部机构的ABS发行利率、资产池逾期率。
  • 易观千帆、艾瑞咨询:App月活、用户留存、场景渗透率,适合做竞品对标。

二、如何看懂核心指标:把“数字”翻译成“业务语言”

1. 贷款余额≠放款额,看懂资金流转

很多新手把贷款余额当成平台放款规模,其实贷款余额=放款额-已还本金。若贷款余额持续下降,可能意味着:

  1. 平台收紧风控,新增放款减少;
  2. 用户提前还款意愿增强,资金回流加快。

2. 90天+逾期率:资产质量的“红灯”

行业普遍用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衡量坏账风险。监管红线是3%,但头部消金公司控制在1.5%以内。 自问:为什么有的平台逾期率突然飙升? 自答:多半是共债风险爆发,同一借款人在多家平台同时逾期。

3. LTV与CAC:盈利模型的“天平”

LTV(用户生命周期价值)/CAC(获客成本)≥3才算健康。 - 消金类App的CAC约80-120元,LTV需做到300元以上; - 支付类App靠场景留存,CAC可低至20元,但LTV依赖手续费及理财转化。


三、实战案例:用数据拆解“某头部助贷平台”

以2023Q4财报为例:

指标数值环比变动
在贷余额4500亿元-5%
90天+逾期率2.1%+0.3pp
资金成本4.8%-0.2pp

解读:

中国互联网金融数据哪里查_如何看懂核心指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贷款余额下降但资金成本同步走低,说明平台主动收缩高风险客群
  • 逾期率抬升幅度小于行业平均,表明风控策略见效

四、避坑指南:三个常见误读

误读1:把“累计放款额”当规模

累计数据包含已结清项目,不能反映当前风险敞口。看“在贷余额”更真实

误读2:忽略“口径差异”

央行披露的“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”是客户沉淀资金,而上市公司财报中的“受限资金”可能包含监管冻结部分,两者不可直接对比。

误读3:混淆“场景GMV”与“金融GMV”

电商平台公布的GMV含实物交易,而金融GMV仅指分期、信贷产生的交易额,后者才是利息收入来源。


五、进阶技巧:用Python抓取协会披露数据


import requests, pandas as pd
url = 'https://www.nifa.org.cn/nifa/api/info/getInfoList'
params = {'currentPage':1,'pageSize':50,'type':'1'}
data = requests.get(url, params=params).json()
df = pd.DataFrame(data['result']['data'])
df.to_excel('nifa_p2p_history.xlsx', index=False)

运行后可得2016-2020年P2P运营数据,用于研究行业周期。


六、未来趋势:数据维度将更“细颗粒”

监管正推进“监管沙盒”数据直报,未来可能披露:

中国互联网金融数据哪里查_如何看懂核心指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单笔贷款GPS定位(用于识别资金用途);
  • 实时资金流水(监测洗钱风险);
  • 用户设备指纹(反欺诈)。

研究者需提前布局隐私计算技术,在合规前提下挖掘高价值信息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