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行业饱和怎么办_还能创业吗

新网编辑 6 0
互联网行业真的饱和了吗? 答案:局部拥挤,但结构性机会仍在。 ---

为什么大家感觉“互联网饱和”?

- **流量红利见顶**:移动端月活增速从两位数跌到个位数,获客成本水涨船高。 - **巨头垄断**:头部公司把持搜索、社交、电商、支付四大入口,新玩家难以突破。 - **资本降温**:融资窗口收紧,早期项目估值腰斩,投资人更挑剔。 ---

哪些赛道看似红海,实则暗藏蓝海?

1. 产业互联网:To B 的“慢生意”

- **制造业SaaS**:中小工厂缺订单、缺管理,一套轻量级MES系统就能节省人力。 - **农业数字化**:从土壤传感器到区块链溯源,每亩地多赚元,农户就愿意付费。

2. 银发经济:被忽视的“新网民”

- **适老化App**:字体大、操作简单、一键客服,老年版微信的日活已破千万。 - **居家健康IoT**:血压计数据直连子女手机,硬件+订阅制服务复购率超60%。

3. 绿色科技:政策强推的“硬需求”

- **碳管理SaaS**:帮助企业做碳盘查、碳交易,一单合同金额可达百万级。 - **虚拟电厂**:把分布式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聚合成可调负荷,赚取电价差。 ---

创业切口:避开巨头的“护城河”

- **做深场景**:巨头做“大而全”,你就做“小而美”。例如,只做连锁药店库存优化,也能年入千万。 - **绑定线下**:线上流量贵,线下反而便宜。社区团购撤退后,便利店成新流量洼地。 - **政策套利**:数据安全、隐私计算、跨境合规,每一个新规都催生一批服务商。 ---

团队与融资:小步快跑,先验证再扩张

- **最小可行团队**:3人技术+2人销售,半年内做出MVP,拒绝盲目堆人。 - **收入先于融资**:先做付费试点,用现金流换时间,估值谈判更有底气。 - **政府基金**:各地数字经济专项补贴,最高可覆盖研发成本30%,比VC更友好。 ---

案例拆解:三个“逆势增长”的样本

案例A:工业AR远程维修

痛点:设备停机一小时损失上万元,专家出差成本高。 解法:AR眼镜+低代码平台,现场工人按指引操作,专家远程标注。 结果:客户平均回本周期4个月,续费率85%。

案例B:宠物殡葬O2O

痛点:宠物去世后主人情感空窗,传统火化店脏乱差。 解法:线上预约、线下专车接宠、骨灰晶石定制。 结果:单客单价元,小红书笔记自然流量占比70%。

案例C:跨境独立站SEO工具

痛点:亚马逊封店潮后,卖家急需DTC渠道。 解法:一键生成多语言博客,自动插入关键词。 结果:上线三个月付费用户破千,ARR达百万美元。 ---

未来五年,哪些能力最值钱?

- **垂直行业Know-how**:懂工厂排产、懂医院流程,比纯技术更稀缺。 - **合规与安全**:GDPR、数据出境、等保三级,每踩一次坑就多一个客户。 - **AI落地能力**:大模型不是万能,把GPT封装成“一键生成PPT”才有人买单。 ---

给犹豫者的行动清单

1. **列清单**:写下你熟悉的三个细分场景,打分评估痛点强度与付费意愿。 2. **跑访谈**:一周内约访位潜在用户,用录音代替问卷,挖掘真实需求。 3. **做原型**:用Notion+Figma拼出交互,先卖“概念”再写代码。 4. **算毛利**:硬件成本、云服务费、渠道分成,提前算清盈亏线。 5. **冷启动**:从微信群、钉钉群、行业论坛开始,别一开始就投流。 ---

最后的提醒

互联网从未真正饱和,只是门槛从“会写代码”升级到“懂行业+懂用户+懂政策”。**把巨头看不上的“脏活累活”做到极致,就是新创业者的黄金地带。**
互联网行业饱和怎么办_还能创业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