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初期到底该先做什么?
先回答这个最常被问到的问题:先验证需求,再组建团队,最后才考虑融资。很多创业者一上来就写商业计划书、找天使轮,结果产品做出来没人用。顺序错了,后面每一步都会踩坑。

需求验证:从0到1的核心动作
1. 用“痛点访谈”替代问卷
问卷只能拿到表面数据,痛点访谈才能挖出真实动机。找位潜在用户,连续追问五次“为什么”,直到他提到一个让他晚上睡不着的场景。 - 例子:外卖平台早期访谈发现,“饿”不是痛点,“加班到十点没饭吃还要洗碗”才是。
2. 三天做出MVP
别迷恋完整功能,用微信群+Excel就能跑通第一单。 - 步骤: 1. 把服务流程拆成三步以内; 2. 人工代替系统完成中间环节; 3. 收第一笔钱,验证付费意愿。
团队搭建:最小可行组织的三个角色
早期不需要豪华阵容,铁三角模型足够: - 产品独裁者:能拍板,敢砍需求; - 技术快刀手:一周上线,代码能跑; - 运营黑客:零预算拉来前一千个用户。 其他岗位一律外包,直到日活破万。
融资节奏:什么时候该拿钱?
不是越早越好,数据拐点出现时才值钱。 - 拐点信号: 1. 用户次日留存>30%; 2. 单个获客成本<用户生命周期价值/3; 3. 自然流量占比>50%。 把这三条做成一页PPT,比任何估值模型都管用。
增长黑客:从100到10000用户的冷启动
1. 选对“单点爆破”渠道
别广撒网,集中火力打透一个渠道。 - 工具类:Product Hunt首发; - 社交类:豆瓣小组深度运营; - 电商类:小红书KOC铺量。

2. 设计病毒循环
让用户主动拉人,核心是双向奖励。 - Dropbox案例:邀请好友双方各得500M空间; - 关键细节:奖励必须即时到账,延迟超过24小时转化率腰斩。
技术债与迭代:如何平衡速度与稳定
早期可以写“垃圾代码”,但得立三条规矩: - 每周重构一次最烂模块; - 关键路径加单元测试,哪怕只有10%; - 用灰度发布,出问题5分钟内回滚。
常见死亡陷阱与自救方案
陷阱1:伪需求
症状:用户说“挺有意思”,但不愿付费。 自救:上线付费墙,数据会告诉你真相。
陷阱2:联合创始人内讧
症状:股权五五分,大事谁也拍不了板。 自救:提前签股权兑现协议,四年成熟期,离职回购。
陷阱3:现金流断裂
症状:账上只剩三个月工资。 自救:砍掉所有非核心项目,全员转销售,先活下去再谈理想。

从初创到A轮的里程碑清单
- 阶段一:10个铁杆用户,每天主动反馈
- 阶段二:月收入覆盖服务器成本
- 阶段三:单一渠道获客成本连续三月下降
- 阶段四:核心团队流失率为0
- 阶段五:竞品开始抄袭你的功能
完成五项,就可以准备A轮故事了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