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怎么办_流量红利消失后如何突围

新网编辑 2 0

现状扫描:增长曲线为何突然变平?

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移动网民规模已达10.79亿,渗透率逼近天花板。**同比增幅首次跌破2%**,意味着过去“每年新增几千万用户”的神话终结。流量红利消失了吗?答案是肯定的,但**结构性机会**仍在暗流涌动。

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怎么办_流量红利消失后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用户行为裂变:时间花在哪了?

  • **短视频人均日使用时长达168分钟**,吃掉整体时长增量的47%;
  • **小程序月活突破9.8亿**,成为“即用即走”场景的最大入口;
  • **搜索+推荐双引擎**驱动,用户决策路径缩短至3次点击以内。

这些变化直接拷问运营者:当注意力被极度碎片化,**如何让用户愿意多停留30秒**?


流量红利消失后如何突围:三条实战路径

路径一:从“拉新”转向“深耕老客”

与其花200元买一个可能次日流失的用户,不如用50元激活一个沉默30天的老客。
**实操工具**:
- 分层触达:根据RFM模型把用户拆成8个象限,分别推送不同权益;
- 私域剧本:企业微信社群“3-7-21”节奏——3天破冰、7天种草、21天复购。


路径二:抢占“搜索+推荐”双场景

百度APP月活仍有6.77亿,但**搜索词越来越口语化**;抖音搜索量年增98%,**“看后搜”已成习惯**。
自问:同一关键词,在搜索和信息流里该用两套素材吗?
自答:必须。**搜索素材突出痛点解决方案,推荐素材突出场景代入感**,AB测试显示转化率可提升42%。


路径三:用“内容资产”对抗算法波动

平台算法每季度至少调整一次,但**优质内容的生命周期可达18个月**。
**可复用的内容资产清单**:
- 行业白皮书:每年更新一次,持续带来自然外链;
- 场景短视频模板:固定3秒钩子+15秒痛点+7秒转化,可批量替换产品;
- 用户UGC案例库:每月征集20条真实反馈,反哺信息流投放。


技术红利:AI如何降低运营成本?

当人力成本上涨30%,**AI提效**成为必选项。
- **智能客服**:接入大模型后,常见问题解决率从65%提升到89%,夜间询单不再流失;
- **AIGC素材**:用AI生成100套短视频脚本,人工只需微调10%即可上线,制作周期从3天缩至4小时;
- **预测性选品**:基于用户浏览序列预测下周爆款,库存周转天数下降22%。

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怎么办_流量红利消失后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下沉市场:最后的增量洼地?

三线及以下城市网民占比已达52%,但**ARPU值仅为一二线城市的一半**。
**打法差异**:
- 价格敏感:拼团、以旧换新、县域专享券;
- 信任敏感:村长直播、本地KOC背书、线下服务点;
- 场景敏感:赶集式大促、农忙季定制套餐。


合规底线:数据安全如何不踩雷?

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后,**超范围收集用户画像最高可罚5000万**。
**自查清单**:
- 是否明示SDK收集的IMEI、OAID用途?
- 用户注销后,推荐算法是否在72小时内删除其标签?
- 对外输出的数据是否经过匿名化处理?


未来三年:值得押注的三大赛道

  1. 银发经济:60岁以上网民规模已达1.53亿,健康监测、适老化工具需求井喷;
  2. 产业互联网:从“卖广告”转向“卖服务”,SaaS工具渗透率不足15%;
  3. 虚实融合:AR试戴、数字人客服等技术成熟,单用户互动时长提升3倍。

当增量神话结束,**精细化运营+技术杠杆+合规创新**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唯一答案。现在的问题不是“还有没有红利”,而是“你能否比别人更快把红利变利润”。

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怎么办_流量红利消失后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