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“互联网餐饮”突然成了风口?
疫情三年把线下堂食逼到墙角,却意外把“手机点餐”推成了刚需。用户习惯一旦形成,就很难退回厨房。资本也嗅到了味道:2023年餐饮SaaS融资总额超过90亿元,**外卖平台GMV突破万亿**。当流量、资金、技术三箭齐发,互联网餐饮自然成了“风口上的猪”。

二、外卖平台还能火多久?看三大核心指标
1. 用户增长天花板到了吗?
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,外卖月活用户已接近6.2亿,**渗透率超过45%**。看似见顶,但下沉市场仍有空间: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不足30%,且客单价正以每年8%的速度上涨。
2. 商家盈利模型是否健康?
平台抽佣普遍在18%—25%,**头部品牌通过自建小程序把抽佣降到8%以内**。中小商家则靠“爆款+复购”对冲成本:一杯9.9元的柠檬茶,毛利35%,复购3次即可盈利。
3. 平台靠什么续命?
- **即时零售**:美团闪购、饿了么“万物到家”把SKU从餐饮扩展到鲜花、药品,客单价提升40%。
- **广告变现**:搜索排名、信息流推广贡献平台30%以上收入。
- **会员体系**:88VIP、美团神会员锁定高净值用户,年人均消费是普通用户的2.7倍。
三、2024年互联网餐饮的四大新战场
1. 预制菜:从“应急”到“日常”
2023年预制菜线上销售额增长120%,**“15分钟上桌”成为核心卖点**。海底捞、西贝等头部品牌把中央厨房升级为“云厨房”,通过外卖平台直接触达C端。
2. 私域流量:逃离平台税
瑞幸咖啡靠企业微信沉淀1800万私域用户,**复购率提升30%**。工具层面,小程序+社群+直播的组合拳,让中小商家也能低成本复制。
3. AI点餐:千人千面的菜单
饿了么“AI经营助手”能根据天气、时段、用户画像动态推荐菜品,**转化率提升12%**。未来可能出现“动态定价”:下雨天自动上调火锅套餐折扣。

4. 绿色餐饮:碳中和的新故事
星巴克试点“无杯外卖”,用户扫码可借循环杯;**平台对使用环保包装的商家给予流量倾斜**。Z世代愿意为环保溢价支付5%—10%。
四、中小商家如何活下去?三个实战案例
案例1:社区奶茶店“反杀”连锁品牌
杭州一家只有15㎡的奶茶店,通过外卖平台“收藏送5元券”活动,**30天积累8000私域用户**。关键动作:每天下午3点社群秒杀,把平台流量洗到微信。
案例2:烧烤摊变身“深夜食堂”IP
成都某烧烤店在抖音直播“烤串ASMR”,**单场GMV破10万**。外卖套餐设计成“一人食”“加班狗套餐”,精准戳中独居青年。
案例3:地方小吃“出省”方法论
柳州螺蛳粉通过“预包装+外卖店中店”模式,**2023年非广西地区订单增长200%**。核心是把地方口味改造成“微辣”“加臭”等可选项。
五、未来五年,谁会被淘汰?
答案藏在三个细节里:

- **是否拥有数据能力**:能否算出“雨天多备30%热饮”的库存模型。
- **是否建立品牌心智**:用户点奶茶时能否脱口而出你的名字。
- **是否跑通多平台**:只在美团活着的商家,迟早被流量成本拖垮。
当平台红利消失,**“精细化运营”将成为唯一护城河**。那些还在用Excel管库存、靠低价换销量的店铺,最多还有18个月窗口期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