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2024年互联网并购突然提速?
答案:全球利率见顶、现金流回暖、监管框架清晰化三大因素叠加,让“买增长”重新成为主旋律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过去两年,互联网巨头把“降本增效”贴在会议室墙上;进入2024,他们把“战略收购”写进了季度OKR。QuestMobile数据显示,2024年Q1国内互联网并购披露金额同比暴涨147%,单笔交易平均规模从去年的2.3亿美元跃升至5.7亿美元。节奏变了,逻辑也变了。
新趋势一:从“买赛道”到“买卡点”
什么是卡点?
卡点=高壁垒×高协同×不可替代。巨头不再整包吞下整条赛道,而是锁定一个能卡住上下游的关键节点。
- 案例:腾讯收购《幻兽帕鲁》开发商32%股权——不控股、不并表,只拿IP全球发行权+UE5管线人才。
- 案例:字节跳动并购Oladance耳机团队——补足开放式音频专利池,为AR眼镜做声学预埋。
新趋势二:数据资产估值模型重写
数据到底怎么定价?
2024年起,投行在并购备忘录里开始用“数据折现率”取代传统PS估值。公式:
企业价值=未来三年数据现金流/(折现率-数据衰减率)
其中“数据衰减率”由三因子决定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用户生命周期剩余时长
- 合规存储成本上升曲线
- 替代性数据源出现概率
这套模型让一家只有2000万MAU的垂类社区报出了6亿美元估值,因为它拥有全网唯一的“Z世代球鞋交易行为序列”。
新趋势三:监管前置沟通成为标准动作
过去“先斩后奏”,现在“先奏后买”。
| 流程节点 | 2022年做法 | 2024年做法 |
|---|---|---|
| 首次接触 | 双方CEO密谈 | 双方向总局提交“预沟通”材料 |
| 尽调 | 财务+法务 | 增加“数据安全专项”+“算法伦理评估” |
| 交割 | 一次性付款 | 设置“监管里程碑付款”,未通过审查可退款 |
新趋势四:并购整合进入“模块化”时代
如何30天完成团队融合?
阿里2024年提出的“三件套拆弹法”正在被复制:
- 技术栈:两周内把被收购方代码仓库迁移至阿里云效,强制使用Aone流水线
- 激励:原团队期权按“剩余价值×1.5”兑换阿里RSU,分三年解锁
- 文化:保留被收购方工牌颜色一年,但必须在钉钉主组织内打卡
新趋势五:跨境并购的“新三样”标的
2024年最受中国买家欢迎的不再是游戏、工具,而是:
- AI数据标注平台——解决中文语料荒
- 欧洲小众云厂商——绕开AWS、Azure的合规审计
- 韩国虚拟偶像经纪公司——直接搬运“数字人+直播电商”模式
未来18个月,哪些并购案可能落地?
基于公开专利、招聘JD、域名变动等信号,我们列出概率最高的三笔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美团收购某区域冷链SaaS龙头(概率75%):美团买菜在华东建仓速度异常加快,而被收购方官网停止更新。
- 拼多多并购东南亚反向定制工厂(概率68%):TEMU在越南的质检团队规模三月翻倍。
- 百度智能云控股工业视觉初创(概率60%):被收购方CTO突然退出所有公开演讲,百度飞桨新增三条工业质检数据集。
创业者该如何自处?
别急着把公司挂到并购FA的名单上,先回答三个问题:
- 你的数据或技术是否在巨头生态里不可替代?
- 你是否愿意接受“模块化”整合而非独立运营?
- 创始团队能否在交割后12个月内完成知识转移?
如果都是“是”,恭喜你,2024年的并购窗口期至少还有18个月;如果有“否”,请把融资PPT里的“潜在收购方”那一页删掉,先回到用户价值本身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