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竞争到底有多激烈?
从QuestMobile的季度报告来看,2023年国内互联网广告大盘增速已降至个位数,**流量红利见顶**成为共识。头部平台(字节、腾讯、阿里)拿走了超过七成的预算,中小媒体只能分食剩余三成,**CPM普遍上涨30%以上**。这意味着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**获客成本**从2020年的平均25元飙升至2023年的65元;
- **ROI跌破1.5**的广告主比例超过四成;
- 中小代理商**利润率被压缩到5%以内**。
为什么流量越来越贵?
自问:流量贵是因为用户少了吗?
自答:不是,**用户时长仍在增长**,但注意力被无限切割。短视频、直播、小游戏、小程序……**单一触点价值被稀释**,平台为了维持收入只能提价。
另一个隐形推手是**数据合规**。iOS隐私政策、个人信息保护法让精准定向难度倍增,**“盲投”比例上升**,平台用提价对冲效果下滑。
中小玩家还有没有机会?
机会藏在**垂直场景**与**技术缝隙**里:
- 垂类DTC品牌:避开大众消费品,聚焦宠物智能用品、户外机能服饰等细分赛道,用内容电商+私域复购降低投放依赖。
- AI创意工具:利用Midjourney、Runway生成海量素材,**测试效率提升10倍**,把原本需要外包的创意成本从单条500元压到50元。
- 线下流量反哺:共享充电宝、智能货柜的屏幕广告**CPM仅为线上的1/3**,通过LBS定向把用户导流到小程序成交。
突围的三条实战路径
路径一:把“投放”变“投资”
传统买量是消耗逻辑,**用CLV(用户终身价值)模型重构预算**。例如:
- 美妆品牌把首单亏损视为**获客成本**,通过私域社群推复购套餐,**90天内把LTV拉高到CAC的3倍**;
- SaaS企业用内容营销捕获线索,**用邮件自动化培育6个月**,把免费试用转化率从2%提升到11%。
路径二:抢占“搜索+推荐”双引擎
抖音的“看后搜”路径证明:**推荐算法能反向喂养搜索需求**。实操中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用巨量算数挖**飙升词**,提前15天布局短视频内容;
- 在评论区埋**关键词锚点**,引导用户搜索品牌专区;
- 搜索落地页用**动态商品卡**,承接个性化需求,**转化率提升40%**。
路径三:做平台的“规则套利者”
平台每次更新算法都会产生**短暂窗口期**。例如:
- 视频号去年10月放开60秒以上广告位,**首批测试的品牌获客成本降低50%**;
- 淘宝今年3月首推“内容推广券”,**用达人短视频带券的店铺ROI翻倍**。
未来三年的胜负手
**数据资产私有化**将成为分水岭。头部品牌已开始:
- 用CDP整合广告、电商、私域数据,**构建一方人群包**;
- 通过联邦学习**与媒体联合建模**,在合规前提下提升20%以上精准度;
- 把广告预算的30%投向**可验证的线下场景**(如影院、电梯屏),**用二维码追踪闭环效果**。
中小团队如果无法自建CDP,可以**借力第三方工具**:
- 用“有赞+企微SCRM”组合,**把抖音订单自动沉淀到私域**;
- 通过“腾讯广告知数”**免费使用一方数据拓展包**,降低冷启动成本。
最后的问题:你现在该做什么?
自问:预算有限,该先优化创意还是渠道?
自答:**先跑通最小闭环**。用1万元预算测试:
- 一个垂直卖点(如“敏感肌防晒”);
- 三种创意形式(达人测评、素人对比、专家背书);
- 两个渠道(抖音信息流+小红书搜索)。
**72小时内看点击率和加购率**,砍掉表现最差的组合,把剩余预算集中到ROI>2的单元。这个策略曾让一个新品牌**用3万元做到月销50万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