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理财市场到底有多大?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《2024中国数字财富报告》,截至2024年一季度,互联网理财整体规模已突破18.7万亿元,占居民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首次超过30%。换句话说,每三位投资者中就有一位把钱放在了线上平台。

头部平台份额如何分布?
如果把市场比作一张饼,目前蚂蚁财富、腾讯理财通、京东金融三家合计切走了近55%,形成“三足鼎立”格局。
- 蚂蚁财富:约28%——依托支付宝10亿级流量,货币基金与养老目标基金是核心抓手。
- 腾讯理财通:约17%——微信九宫格入口+社交裂变,让小白用户也能一键买债基。
- 京东金融:约10%——供应链金融优势,票据理财与银行精选存款吸金能力强。
剩余45%被度小满、陆金所、天天基金、银行系App等瓜分,竞争进入“拼场景、拼投顾”的下半场。
为什么货币基金仍占半壁江山?
很多用户问:现在收益率都跌破2%了,怎么还有那么多人买货基?
答案藏在流动性与场景黏性里。
- 工资一到账,自动转入余额宝/零钱通,比手动转账方便。
- 线下扫码支付直接扣货基,资金不“站岗”。
- 平台用“红包+体验金”持续拉新,用户路径依赖加深。
数据显示,货基规模占互联网理财总规模的52%,但份额较2023年下降6个百分点,说明用户正在悄悄转向收益更高的中短债与“固收+”。

银行理财子线上化有多快?
过去大家觉得银行理财只能去网点排队,如今招银理财、兴银理财、平安理财等18家理财子全部上线自有App,并与母行手机银行深度打通。
一个典型场景:用户在招商银行App里看到“青葵系列半年开”,点击后底层其实是招银理财的净值型产品,风险等级R2,近一年年化3.8%,比货基高近一倍。
2024年一季度,银行理财子线上渠道规模同比暴增73%,增速远超互联网平台,成为“黑马”。
券商财富号为何异军突起?
很多人忽视券商的力量,其实华泰“涨乐财富通”、中信“信e投”、国君“君弘”三家月活已破千万。
券商的打法是:

- ETF投顾组合:一键买入“红利低波+科创50”双拼,解决选品焦虑。
- 条件单交易:设定“跌破净值自动补仓”,把基金当股票炒。
- 两融余额导流:用低息融资吸引客户加杠杆买债基,增厚收益。
目前券商系互联网理财规模约1.4万亿元,份额7.5%,但年增速高达92%,后劲十足。
用户画像:谁在悄悄加仓?
平台大数据给出了三组关键词:
- 90后“懒人”:月定投500-2000元,偏好“固收+”与指数增强,持有周期平均18个月。
- 新中产家庭:年收入30-50万,把互联网理财当“第二账户”,大额存单+养老FOF组合。
- 小镇青年:下沉市场增速最快,2024年用户数同比增43%,最爱“1元起投”的短债基金。
有趣的是,女性用户占比已升至54%,她们更关注稳健与回撤控制,推动平台上线更多“低波动专区”。
监管新规如何影响份额?
2024年5月落地的《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》带来三大变化:
- 禁止“预期收益”话术:平台改用“成立以来年化”或“业绩比较基准”,淡化刚兑暗示。
- 基金投顾牌照收紧:无牌机构只能展示产品信息,不能给出“一键跟投”建议,导致部分中小平台流量下滑。
- 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:保本理财彻底退出,用户教育成本上升,短期可能抑制规模增速。
头部平台因合规储备充足,反而借机扩大市场份额;中小平台则被迫转型“纯工具”或寻求并购。
未来三年份额会如何演变?
基于用户行为、技术迭代与监管节奏,可做出三点推演:
- “三强”差距缩小:腾讯理财通依托视频号直播带货基金,有望把份额从17%提升到22%。
- 银行理财子反超:若存款利率继续下调,2026年理财子线上规模或突破6万亿元,成为第一大阵营。
- 券商系弯道超车:一旦个人养老金全面放开ETF配置,券商可凭借交易优势拿下10%以上份额。
一句话总结:互联网理财市场已从“流量战”升级为“生态战”,谁能把支付、投顾、场景、风控四张牌打顺,谁就能在下一轮份额重排中胜出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