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2024年中国建材行业整体规模有多大?
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约6.8万亿元,同比增长3.9%;利润总额突破4500亿元,利润率约6.6%。其中:

- 水泥及水泥制品:收入2.1万亿元,占比31%
- 建筑陶瓷:收入9600亿元,占比14%
- 玻璃及深加工:收入4200亿元,占比6%
- 新型建材(含装配式建筑部品):收入1.7万亿元,占比25%
二、未来五年建材行业增速靠什么驱动?
1. 新型城镇化仍是最大引擎
住建部规划提出,到202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由66.2%提升至72%。每提高1个百分点,将直接拉动建材需求超800亿元,对应水泥增量约6000万吨、建筑陶瓷3亿平方米。
2. 旧改与修缮市场快速放量
全国待改造老旧小区约17万个,涉及居民4200万户。按每平方米修缮消耗120公斤水泥、0.8平方米防水材料计算,旧改可带来年均2500亿元建材增量。
3. 绿色建材渗透率提升
财政部要求2025年政府采购绿色建材比例不低于30%。目前绿色建材认证产品仅占总量的12%,五年缺口高达3万亿元,对应年复合增长率28%。
三、哪些细分赛道最具爆发力?
| 细分赛道 | 2023规模 | 2028预测 | CAGR |
|---|---|---|---|
| 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 | 320亿元 | 2100亿元 | 46% |
| 装配式钢结构 | 4800亿元 | 1.2万亿元 | 20% |
| 低碳水泥 | 900亿元 | 3800亿元 | 33% |
| 高性能防水材料 | 1200亿元 | 2600亿元 | 17% |
四、区域市场冷热不均:哪里还有机会?
长三角:高端化竞争
上海、苏州等地要求2025年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50%,每平方米溢价空间达80-120元,吸引东方雨虹、北新建材等龙头加码布局。
成渝双城:基建补短板
2024-2026年四川计划完成交通投资5000亿元,重庆启动2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,拉动水泥需求年均增长9%,高于全国均值4个百分点。

粤港澳大湾区:旧改红利
深圳2025年前需完成1.6亿平方米旧改,广州推进183条城中村改造,仅防水修缮市场就达400亿元,科顺股份等企业已设立专项事业部。
五、从业者如何抓住增长红利?
经销商转型三路径
- 品类升级:从卖普通水泥转向推广硫铝酸盐快干水泥,毛利率可提升15-20个百分点
- 服务延伸:提供旧房检测+材料供应+施工一体化,客单价从200元/㎡增至600元/㎡
- 渠道下沉:在县城开设绿色建材体验店,租金成本仅为一线城市的1/8,获客成本降低60%
工厂端降本增效方案
- 采用光伏屋顶+储能系统,可使吨水泥用电成本下降18%
- 引入AI质检系统,将陶瓷砖优等率从92%提升至98%,年增利润超500万元
- 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供应链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压缩至22天
六、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
房地产新开工下滑:2023年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%,但保障房建设对冲部分需求,2024年保障房将带来5000万平方米增量。
碳排放成本上升: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,每吨成本或增加30-50元,龙头企业通过建设碳捕集项目(CCUS)可将成本增幅控制在20元以内。
国际贸易摩擦:欧盟CBAM机制2026年全面实施,国内陶瓷出口企业需提前布局印尼、越南等海外产能,可规避约12%的碳关税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