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2024年6月,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.79亿人,互联网普及率76.4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网民规模为何持续攀升?
从2018年的8.29亿到2024年的10.79亿,中国网民年均增长约4200万。驱动因素主要有三点:
- 5G基站突破330万座,覆盖所有地级市与县城,农村用户接入门槛大幅降低。
- 短视频与直播电商吸引银发族与低线市场,50岁以上网民占比升至32.1%。
- 政务服务平台“一网通办”下沉至乡镇,带动政务类App新增用户1.2亿。
二、城乡差距缩小到什么程度?
2024年农村网民规模3.26亿,互联网普及率首次突破60%,与城镇差距由2020年的24.1%缩小至16.3%。
关键推手:
- “数字乡村”试点县累计建成2.8万个村级电商服务站,快递直达率超95%。
- 适老化改造:主流App推出“大字版”“语音播报”,农村老年用户月活提升47%。
三、哪些应用吃掉用户最多时间?
| 应用类型 | 日均使用时长(分钟) | 同比增长 |
|---|---|---|
| 短视频 | 168 | +12.4% |
| 即时通讯 | 92 | -3.1% |
| 在线办公 | 58 | +28.9% |
| 网络购物 | 45 | +7.2% |
短视频平台通过“边看边搜”功能,将搜索行为留在站内,导致传统搜索引擎使用时长下降15.6%。
四、未成年人触网有哪些新特征?
10-19岁网民1.63亿,首次触网年龄提前至7.8岁,较2020年提前1.2岁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家长最关心的问题:
“孩子沉迷短视频怎么办?”
平台已上线“青少年模式”2.0,单日使用超40分钟需监护人二次验证;同时推出“知识类内容池”,科普视频占比提升至35%。
五、未来三年增长空间在哪里?
工信部预测,到2027年网民规模将接近11.5亿,剩余7000万潜在用户主要来自:
- 偏远牧区:通过卫星互联网覆盖,西藏、青海等地预计新增用户300万。
- 残障群体:无障碍功能普及带动视障网民年增80万。
- 外籍常住人口:北上广深试点“外籍人士一网通”,预计转化200万。
六、企业如何抓住增量红利?
针对“银发经济”,已有品牌通过“线下体验+线上复购”模式,使老年用户客单价提升2.3倍。
针对“县域市场”,本地生活服务商采用“团长+骑手”混合配送,将生鲜订单履约成本降低18%。
```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