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投资行业到底还有没有红利?
过去十年,移动互联网、电商、短视频、SaaS、云计算轮番成为资本宠儿,**“风口”似乎年年都有**。可2023年以后,一级市场募资骤降、二级市场估值回调,很多人开始怀疑:互联网投资的红利是不是已经吃完了?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答案是否定的。**结构性机会永远存在**,只是从“普涨”变成了“精选”。
哪些细分赛道仍被低估?
1. 产业互联网:从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
- **工业SaaS**:工厂数字化渗透率不足20%,头部公司ARR增速仍保持50%以上。
- **跨境供应链**:RCEP落地后,东南亚本土仓+ERP需求爆发,早期项目估值仅5-8倍PS。
2. AI应用层:比大模型更先赚钱
- **垂直场景Agent**:法律、医疗、财税等“高客单价+低容错”领域,订阅费可达每月数千元。
- **AI+内容分发**:短视频平台用AIGC做素材裂变,ROI提升3-5倍,CPM溢价30%以上。
3. Web3基础设施:合规后的第二春
- **香港持牌交易所**:2024年牌照落地,合规流量入口的估值对标Coinbase早期。
- **RWA(实物资产上链)**:美债、房产Token化,锁仓量半年增长10倍,年化收益8-12%。
新手如何开始互联网投资?
第一步:明确资金属性
问自己三个问题:
- 这笔钱**3年内会不会动用**?
- 最大回撤能否接受30%?
- 有没有稳定的现金流补仓?
如果答案都是“是”,再考虑高波动的早期项目;否则先从**指数基金+可转债**打底。
第二步:建立信息源
- **一手数据**:IT桔子、企名片、Crunchbase跟踪融资动态。
- **行业研报**:a16z、红杉、高瓴每季度的公开报告。
- **创始人访谈**:小宇宙、得到App的《创业内幕》《硅谷101》。
把信息分为“验证过的”和“待验证的”,**每周做一次交叉比对**,避免被PR稿带节奏。
第三步:小额试错
| 投资阶段 | 单笔金额 | 预期倍数 | 失败率 |
|---|---|---|---|
| 天使轮 | ≤总资金5% | 20-50倍 | 90% |
| A轮 | ≤总资金10% | 5-10倍 | 70% |
| Pre-IPO | ≤总资金20% | 2-3倍 | 30% |
用**“阶梯式加仓”**:项目跑通数据再加,而不是一次性All in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如何识别靠谱创始人?
看三个细节:
- **现金流敏感度**:能否在5分钟内说清每月烧钱和回款节奏。
- **迭代速度**:产品更新周期是否≤2周。
- **股权结构**:创始人持股是否>60%,避免过度稀释导致动力不足。
现场尽调时,**直接问“如果腾讯/字节明天抄你怎么办”**,答案含糊的立刻Pass。
退出路径怎么规划?
二级市场:流动性最好但窗口期短
- **港股18A**:生物医药、SaaS公司上市门槛降低,但首日破发率40%,需打新对冲。
- **北交所直联机制**:净利润≥3000万即可申报,平均审核周期6个月。
并购退出:产业资本更慷慨
- **大厂生态收购**:阿里、字节每年并购预算超百亿,**优先看用户重叠度>30%的项目**。
- **国资基金接盘**: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以“招商落地”为目的,估值可溢价20-30%。
S基金:流动性折价的套利
老股转让折扣通常15-40%,**选择头部S基金(如深创投S基金)**,尽调周期短、回款快。
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- 误区1:只看赛道不看人——2021年的元宇宙、2023年的大模型,90%项目死于团队执行力。
- 误区2:过度分散——投20个天使轮不如重仓2个A轮,管理精力才是最大成本。
- 误区3:忽视政策风险——教培、加密货币的前车之鉴,**任何项目都要预留“合规整改”预算**。
2024年值得关注的三个信号
- 美联储降息:美元基金回流,早期项目估值可能修复。
- 数据要素确权:国家数据局推动“数据资产入表”,利好隐私计算、数据标注公司。
- AI硬件补贴:地方政府对国产GPU服务器采购补贴30%,带动上下游供应链机会。
把这些信号写进自己的“投资日历”,**提前3个月布局**,而不是等新闻出来再追高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