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平台?
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连接工业设备、软件系统与数据服务的“操作系统”。它通过**边缘计算、大数据、AI算法**把工厂里的机器、传感器、ERP、MES 等系统打通,形成统一的数据底座,进而支撑预测性维护、能耗优化、柔性排产等高级应用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哪些?主流厂商全景图
国外巨头阵营
- GE Predix:最早提出“工业互联网”概念,航空、能源行业案例丰富,但对中国企业本地化支持有限。
- Siemens MindSphere:依托西门子全栈自动化硬件,**PLC、数控、驱动数据无缝上云**,在离散制造领域优势明显。
- PTC ThingWorx:擅长AR远程运维,**可视化拖拽式开发**降低IT门槛,适合快速构建PoC。
国内双跨平台
- 海尔卡奥斯COSMOPlat:大规模定制模式输出,**用户全流程参与设计**,家电、服装行业落地最快。
- 树根互联根云:工程机械出身,**设备实时工况数据超过60万台**,预测性维护算法经矿山、港口极限场景验证。
- 阿里云supET:电商基因带来消费侧数据反哺,**打通淘宝订单与工厂产能**,实现C2M柔性制造。
- 华为FusionPlant:5G+边缘协同,**毫秒级闭环控制**满足半导体、锂电高端工艺要求。
垂直行业隐形冠军
- 宝信xIn³Plat:钢铁流程工业Know-How沉淀,**高炉、转炉数字孪生**误差<0.5%。
- 东方国信Cloudiip:专注能源、空分设备,**动态工艺优化算法**每年帮客户省数千万电费。
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?六步决策法
第一步:明确业务目标
先回答“**我要解决什么痛点?**”是降低设备故障率、缩短新品上市周期,还是提升供应链透明度?目标不同,平台功能权重完全不同。
第二步:评估数据基础
- 现有PLC、DCS、SCADA协议是否开放?
- 关键设备是否已加装传感器?
- 历史数据是否清洗过?**数据质量决定AI模型上限**。
第三步:技术兼容性检查
| 维度 | 必问问题 | 通过标准 |
|---|---|---|
| 协议支持 | 是否内置Modbus、OPC UA、MQTT驱动? | 至少覆盖现场90%设备 |
| 二次开发 | 是否提供低代码/微服务框架? | 业务部门可独立配置报表 |
| 混合云 | 是否支持本地+公有云混合部署? | 满足合规与弹性双需求 |
第四步:安全与合规
工业场景对**可用性>99.9%**、**数据不出厂**有硬性要求。需确认:
- 平台是否通过**等保三级、IEC 62443**认证?
- 边缘网关是否具备**白名单、加密芯片**?
- 灾备方案RTO/RPO指标能否写进合同?
第五步:总拥有成本(TCO)建模
不要只看License报价,要把**实施、培训、运维、扩容**四年周期全部折算:
示例:某汽车零部件企业 - 平台License:120万/年 - 实施&集成:180万(一次性) - 边缘网关:300台×2000元=60万 - 培训:20人×5天×2000元=20万 四年TCO≈120×4+180+60+20=740万
第六步:POC验证与生态考察
- 选3条产线做**6周POC**,重点验证**数据采集完整性、模型准确率、界面响应速度**。
- 调研平台生态:是否有**行业ISV、系统集成商、高校**持续贡献应用?
- 查看标杆客户**上线后12个月的实际KPI**,而非厂商PPT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中小企业预算有限,只能选SaaS吗?
A:不一定。如果设备老旧且数据量小,可先用**轻量级边缘网关+公有云SaaS**起步;当数据规模>5TB/天或工艺保密性高时,再迁移到**混合云**或**私有化部署**,主流平台都支持平滑过渡。
Q:平台厂商承诺“交钥匙”,是否意味着零开发?
A:任何平台只能解决**80%共性需求**,剩余20%如特殊工艺算法、ERP接口仍需定制。**“低代码”≠“无代码”**,业务专家+IT人员联合迭代才是常态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Q:5G+工业互联网是不是噱头?
A:在**AGV调度、AR远程专家指导、机器视觉质检**三大场景已落地。关键是**网络切片+边缘MEC**能否拿到运营商的本地机房资源,否则延迟无法保证。
未来三年演进趋势
- 数字孪生从“可视”走向“可算”:实时仿真误差将<1%,支持秒级工艺参数自优化。
- 工业大模型落地:基于行业知识图谱的生成式AI,可自动生成PLC代码、维修报告。
- 平台间互联互通:工信部正在制定《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规范》,未来API调用将像今天HTTP一样标准化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