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年,宽带第一次走进客厅
2005年,中国电信的ADSL包月费从150元降到99元,长城宽带、歌华有线等二线运营商跟进,“512Kbps”成了家庭用户最熟悉的网速单位。装维师傅扛着阿尔卡特猫上门,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IE6,输入“hao123.com”,然后教你把百度设为首页。

网民一天的时间表:从聊天室到博客
上午:QQ挂机升级
开机先挂QQ,等级从星星月亮到太阳,“活跃天数”取代了小时数,催生了代挂网站。珊瑚虫版QQ能显IP,网吧里总有人惊呼:“哇,你跟我在同一个局域网!”
下午:天涯猫扑刷热帖
“芙蓉姐姐”在天涯爆照,三天内跟帖破万;猫扑的“人肉搜索”第一次让“网络暴力”进入公众视野。“不要迷恋哥,哥只是个传说”的出处,就诞生在猫扑大杂烩。
晚上:九城魔兽世界开荒
6月,《魔兽世界》国服公测,九城服务器排队超过5000人。网吧里清一色的“亡灵盗贼”,点卡30元一张,“为了部落!”的吼声盖过了《传奇》的“沙巴克攻城”。
三大现象级产品如何改变生活
1. 百度贴吧:兴趣部落的雏形
“李宇春吧”在超女决赛期间发帖速度每秒刷新,“爆吧”一词由此诞生。吧主能删帖、加精,权限堪比论坛版主,但申请门槛只是注册满一周。
2. 新浪博客:全民写作的起点
徐静蕾的博客点击破千万,老徐成了“中国博客第一人”。“草根也能上首页”的推荐机制,让“北漂日记”“考研二战”这类真实记录走红。

3. 迅雷下载:盗版资源的黄金时代
一部《无极》的枪版RMVB,三天内下载量突破50万。“种子”和“BT”成了新动词,校园网里流传的“迅雷资源站”TXT文档,比课程表还抢手。
那些年被问爆的疑问
Q:为什么2005年的网页都是表格布局?
答:因为CSS2.0还没普及,FrontPage和Dreamweaver的“所见即所得”默认生成表格。设计师用1像素透明GIF撑开间距,“切片”是当时的核心技能。
Q:网吧电脑为什么总装“还原精灵”?
答:冲击波、震荡波病毒横行,XP系统不打补丁三分钟就蓝屏。“开机自动还原”能保住系统盘,但U盘里的Word文档常被误杀。
Q:手机上网贵到什么程度?
答:移动GPRS套餐5元10MB,超出部分0.03元/KB。用诺基亚7610打开WAP版的3G门户,看一张40KB的JPG图片要花1.2元,“月底关图”成了省钱秘籍。
消失的关键词与新生事物
- MSN Messenger:白领标配,绿色小人图标代表“脱机”,签名档流行“周末不加班”。
- 校内网:年底刚上线,仅限清华北大注册,后来改名“人人网”。
- 支付宝:还在为“你敢付我敢赔”打广告,网购主流仍是“银行汇款+货到付款”。
尾声:当拨号音成为时代背景
2005年12月31日,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宽带用户突破1000万。猫扑的“人肉搜索第一案”以道歉收场,天涯的“周公子大战易烨卿”连载了整整三个月。有人在博客写下:“这一年,我们学会了用键盘吵架,也开始习惯把生活搬到网上。”那串“嘟嘟嘟——咔啦咔啦”的拨号音,终于渐渐被光纤的静默取代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