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演艺经纪公司怎么选?
1. 先看“牌照”还是先看“资源”?
很多新人一上来就问:“这家公司有没有演出经纪许可证?”——重要,但不是唯一。**牌照只代表合法,资源才决定你能不能接到戏。**

- 打开企查查,输入公司全称,确认经营范围含“演出经纪”。
- 再点进“知识产权”栏,看是否持有影视项目版权、音乐版权,**版权数量≈潜在曝光机会**。
2. 如何验证经纪人的“真资源”?
自问:经纪人朋友圈晒的组讯,是转发还是一手?
自答:让经纪人当场打开邮箱,**查看邮件发件人是否为剧组副导演官方邮箱**,后缀一般是@xxfilm.com或@xxtv.cn。若只能拿出微信截图,谨慎。
3. 合同年限签多久才不吃亏?
行业默认3年起,但新人可以谈“**2+1**”模式:
- 前2年双方磨合,第3年若艺人微博真实粉丝破50万,自动续约;未达成,和平分手。
- 违约金别超过“**已获收入×3倍**”,超过部分法院大概率不支持。
二、签约新人流程是什么?
1. 投递资料的正确姿势
别只发九宫格自拍!**标准资料包=素颜证件照+艺术照+30秒自我介绍视频+过往作品链接**。邮件标题写“新人投递-姓名-身高-特长”,附件不超过15M,否则直接进垃圾箱。
2. 初筛后到底试什么?
公司会安排“**三面**”:

- 一面:镜头感测试,现场读一段广告词,看是否眨眼过多。
- 二面:才艺展示,清唱或即兴舞蹈,重点看“**观众缘**”。
- 三面:心理评估,做一份MBTI测试,**外向型(E)更容易通过**,但内向型(I)可包装成“神秘人设”。
3. 签约前48小时的“暗战”
公司会突然提出“**形象包装费**”,声称要拍宣传照、做造型。记住:
- 正规公司前期费用不超过5000元,且**开增值税专票**,可抵公司成本。
- 若开口就要2万“推广费”,立刻走人,这是变相融资。
三、签约后前三个月的生存指南
1. 通告从哪儿来?
新人进组顺序通常是:**前景群演→特约→角色演员**。公司每天上午10点会在内部群发组讯,手速决定命运。
2. 如何快速让副导演记住你?
带两样东西:**迷你手持风扇+创可贴**。夏天给现场工作人员递风扇,冬天递暖宝宝,**低成本高好感**。三天后副导演就会喊你名字而不是“那个谁”。
3. 社交媒体运营“三不要”
- 不要买僵尸粉,平台算法会降权。
- 不要发精修九宫格,**生图+live图**互动率更高。
- 不要删黑评,**回复黑评用梗**,路人会转粉。
四、常见坑位预警
1. “保底年薪”陷阱
合同写“保障年收入20万”,实际拆分:
- 基础工资2万(含五险一金)
- 剩余18万需完成公司规定的商演场次,**若场次不足,差额不补**。
2. “共享经纪人”套路
一个经纪人带20个新人,**资源按“亲疏”分配**。破解方法:每月主动提交工作小结,用数据说话,例如“本月抖音涨粉2万,互动率15%”,经纪人会优先推你。

五、解约时如何全身而退?
1. 收集证据
从入职第一天起,**保存所有微信工作群记录**,尤其是公司承诺未兑现的部分。法院认微信聊天记录。
2. 仲裁还是协商?
若违约金过高,先走**劳动仲裁**(免费),仲裁失败再起诉。仲裁周期45天,诉讼周期6个月,新人耗不起时间,**80%案例以协商降价解决**。
六、行业趋势:虚拟艺人会取代真人吗?
不会。虚拟艺人制作成本高达百万,**回本周期18个月**,而真人新人培养成本仅10万。未来趋势是“**真人+虚拟分身**”并行,例如真人拍戏,虚拟分身接商演,**时间利用率翻倍**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