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线上问诊合规要求

新网编辑 26 0

政策背景:互联网医疗为何突然收紧?

2022年底至2023年,国家卫健委、国家药监局、网信办三部门连续下发《互联网诊疗监管办法(试行)》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》等文件,**核心目的只有一个:把“野蛮生长”的线上医疗拉回合规轨道**。过去五年,大量平台以“健康咨询”名义行远程诊疗之实,既规避线下医疗机构准入门槛,又逃避处方监管,导致用药安全事件频发。新政用“实名制+数据留痕+省级监管平台对接”三把锁,直接卡住了不合规平台的脖子。

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线上问诊合规要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线上问诊合规要求:一张图看懂八条红线

平台方最常问的八个问题,下面用问答形式一次说清:

1. 什么情况下必须拿到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?

只要医生给出**带有诊断、处方、治疗方案**的结论性意见,就属于“诊疗活动”,必须依托**已取得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**开展线上服务,否则按非法行医处理。


2. 医生多点执业备案怎么操作?

医生在平台注册前,需向**主要执业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卫健委**提交多点执业备案,备案信息同步至国家医师电子化注册系统。**未备案即接诊,医师个人罚1-3万,平台连带罚10万以下**。


3. 电子处方必须包含哪些字段?

新政明确电子处方至少包含:

  • 患者实名信息(身份证+人脸识别截图)
  • 诊断名称(ICD-10编码)
  • 药品通用名、规格、用法用量
  • 药师签名(需上传执业药师注册证)
  • 处方有效期(不得超过3天)

**缺少任何一项,药监部门可直接下架药品链接**。

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线上问诊合规要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4. AI问诊能否替代医生?

不能。**AI只能做预问诊分诊**,最终诊断结论必须由**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完成实名认证的医生**发出。平台若用AI自动生成处方,按“假药”论处,最高可罚货值金额20倍。


5. 数据存储期限是多久?

患者病历、处方、沟通记录需**至少保存15年**,且必须存储在**境内安全等级保护三级以上的服务器**。跨境传输需通过网信办安全评估。


6. 如何界定“复诊”?

新政要求线上只能做**常见病、慢性病复诊**,且患者需提供**6个月内在实体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**(病历、检查报告、处方任意一种)。首诊患者必须引导到线下。


7. 药品配送有什么新要求?

网售处方药必须**由平台自建或签约的具备GSP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配送**,禁止第三方快递“代收款”。**冷链药品需全程2-8℃温控记录**,数据实时回传监管平台。


8. 违规成本有多高?

2023年已有三家头部平台因“先药后方”被顶格处罚:

互联网医疗政策最新解读_线上问诊合规要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某健康:罚没款1.2亿,App下架30天
  • 某大夫:暂停北京、上海地区互联网诊疗服务6个月
  • 某药网:吊销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》

企业如何快速完成合规改造?

第一步:资质补齐

• 收购或控股一家**一级以上实体医疗机构**(最快路径)
• 为每位医生办理**多点执业备案**(需2-4周)
• 申请**互联网医院牌照**(省级卫健委审批,周期3-6个月)


第二步:系统改造

• 接入**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**(API对接文档在各省卫健委官网下载)
• 部署**人脸识别+OCR自动抓取身份证信息**模块
• 开发**处方流转系统**,确保药师审方留痕


第三步:运营调整

• 下架所有**首诊类疾病关键词**(如“突发胸痛”“首次癫痫”)
• 建立**复诊资料审核团队**(建议1名全职医生+2名护士审核每日500单)
• 与**线下药店共建前置仓**(解决处方药即时配送合规问题)


未来趋势:合规后的三大机会

1. 专科慢病管理

糖尿病、高血压等需长期随访的疾病,**线上复诊+药品配送+居家检测**的闭环模式将爆发。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800亿。


2. 医保线上支付

目前已有27个试点城市开放**互联网医院医保直接结算**,复诊开药可报销70%以上。平台需提前对接**医保电子凭证系统**。


3. 基层医疗赋能

新政鼓励**三甲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托管县级医院**,实现“上级开方、基层配送”。县域市场将成为合规平台的新蓝海。


写在最后

互联网医疗的“草莽时代”已经结束。**谁能率先跑通合规路径,谁就能吃下政策红利期最大的蛋糕**。现在每投入1元做合规改造,未来可能节省10元的罚款和下架损失。窗口期只剩12-18个月,动作要快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