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要写互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?
写报告不是走流程,而是用数据与逻辑提前验证项目生死。很多团队把“可行性”当成PPT里的漂亮词,结果上线三个月用户量挂零,才发现市场早已红海。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:在代码敲下第一行前,先让风险暴露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互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标准框架
1. 项目背景与痛点
- 行业现状:引用权威报告,说明市场容量与增速,例如“2023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达580亿元,年复合增长28%”。
- 用户痛点:用访谈或问卷数据,避免主观描述,如“68%的中小企业主反馈现有CRM系统学习成本过高”。
2. 解决方案与产品形态
这里不是功能列表,而是用一句话定义产品定位。例如:“基于低代码的CRM,让销售团队在10分钟内搭建个性化客户管理流程”。
3. 市场可行性分析
- TAM-SAM-SOM模型:TAM(总可服务市场)→SAM(可获取市场)→SOM(短期内可渗透市场),逐级缩小,体现落地性。
- 竞品对比表:横向列出功能、价格、渠道、用户评分,纵向突出差异化壁垒,如“我们独有的AI客户评分算法,竞品平均响应时间3秒,我们0.8秒”。
4. 技术可行性评估
自问:现有技术栈能否支撑?是否需要突破?
答:列出关键技术风险及备选方案。例如实时音视频场景,若WebRTC延迟高于200ms,则采用CDN边缘节点+UDP协议优化。
5. 商业模式与盈利路径
| 模式 | 适用场景 | 现金流周期 |
|---|---|---|
| 订阅制 | SaaS/工具类 | 月度/年度预付,现金流健康 |
| 抽佣制 | 交易平台 | 成交后分成,需垫资风险 |
| 广告制 | 内容/社区 | 依赖DAU,品牌广告账期90天 |
6. 运营与增长策略
- 冷启动:种子用户1000人从哪里来?用“行业KOL联合内测+邀请码裂变”双轮驱动。
- 留存指标:次日留存40%、7日留存20%为及格线,低于此需重新验证需求真伪。
7. 财务测算与融资需求
用三张表说话:现金流量表、损益表、资产负债表。
自问:何时达到盈亏平衡?
答:按订阅制客单价200元/月,获客成本CAC=600元,LTV≥1800元,则第4个月现金流回正。
三、互联网项目可行性分析模板(可直接套用)
【1】项目名称:一句话描述(如“面向跨境电商的AI客服SaaS”) 【2】痛点数据:引用第三方报告+用户访谈(至少3条量化结果) 【3】解决方案:用流程图或用户旅程图展示核心价值 【4】市场规模:TAM/SAM/SOM数值+数据来源 【5】竞品矩阵:功能、价格、渠道、融资阶段四维度对比 【6】技术风险:列出3个最高优先级风险及Plan B 【7】商业模式画布:细分客户群体、渠道、收入来源 【8】运营里程碑:M1-M6的DAU、付费转化率、NPS目标 【9】财务模型:12个月现金流预测(含融资节点) 【10】退出机制:并购/上市/股权回购条款
四、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误区1:把市场规模当机会
“万亿级市场”不等于你能切到蛋糕。重点看SOM是否够养活团队18个月。
误区2:忽视政策风险
2022年教培行业一夜变天,若当时报告里未提及“双减”影响,估值直接归零。提前列出监管红线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误区3:财务模型过于乐观
默认“第二年增长300%”会被投资人直接打回。用悲观、中性、乐观三档测算,取中档作为基准。
五、如何验证报告结论?
- 最小可行产品(MVP):用Notion+Zapier拼出原型,招募20个种子用户付费测试。
- A/B测试广告:花5000元投放信息流,测试CTR与留资成本,验证需求真伪。
- 技术Spike:用一周时间攻克最高风险技术点,例如高并发下的数据库分表方案。
六、投资人视角:他们到底看什么?
天使轮看团队基因:是否连续创业者?技术合伙人是否全职?
A轮看数据验证:MVP阶段留存率、付费率是否超过行业均值?
B轮看规模化能力:LTV/CAC≥3,且渠道成本边际递减。
七、附:可直接引用的权威数据源
- 艾瑞咨询《2024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》
- QuestMobile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
- IT桔子投融资数据库(实时更新)
- 国家工信部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
把以上模块按顺序填充,一份让投资人无法拒绝的互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就完成了。记住:报告不是写完就束之高阁,而是每迭代一次产品就同步更新一次数据,让它成为团队的方向盘,而非档案室的废纸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