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现状:从“管道”到“平台”的跃迁
过去十年,全球电信运营商的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:传统语音与短信业务占比从2013年的42%降至2023年的不足8%,而数据流量、云服务、物联网连接三大板块贡献了超过65%的新增收入。中国三大运营商2023年报显示,产业数字化收入增速高达22%,远超移动业务2.1%的增幅。这一趋势表明,电信互联网正从“卖带宽”转向“卖能力”。

5G-A与AI大模型:技术双轮驱动的三大场景
1. 网络即服务(NaaS):把基站变成“算力节点”
5G-A(5G-Advanced)将空口时延压缩至1ms以内,上行带宽提升至1Gbps,使得基站可同时承担边缘AI推理任务。运营商通过部署轻量化大模型,把视频分析、工业质检等AI能力下沉到基站侧,客户无需自建服务器即可获得低延迟AI服务。以中国移动在宁波港的实践为例,单基站每天可处理3000路4K视频流,为港口节省40%的本地计算成本。
2. 切片商城:像卖云主机一样卖“网络切片”
传统QoS按优先级收费模式过于粗放,而5G切片+AI动态定价让运营商能像云厂商一样按“算网融合”套餐收费。具体玩法:
• 实时竞价:AI根据网络负载、用户ARPU值动态调整切片价格,高峰期溢价可达30%;
• SLA保险:切片若未达承诺时延,系统自动赔付流量券,赔付规则由智能合约执行;
• 场景模板库:为云游戏、远程手术等场景预置网络+算力+AI算法一体化套餐,客户15分钟可开通。
3. 数据要素变现:从DPI到“认知服务”
运营商拥有用户位置、终端、消费行为等高价值数据,过去因隐私合规难以利用。现在通过联邦学习+隐私计算,可在数据不出域的情况下为零售、金融客户提供客流洞察、信用评估等服务。中国电信“灵泽”平台已接入超2000个商业综合体,单店平均提升营销转化率18%。
商业模式重构:三种盈利路径的对比
| 模式 | 收入来源 | 技术门槛 | 典型案例 |
|---|---|---|---|
| 连接溢价 | 按流量/切片收费 | 低(依赖5G-A覆盖) | 中国联通冬奥5G切片套餐 |
| 能力订阅 | AI算法+网络API调用 | 中(需训练行业模型) | Verizon 5G Edge API |
| 数据分成 | 按效果付费 | 高(需隐私计算) | Orange Bank信贷风控 |
运营商面临的两大挑战
挑战一:CAPEX与OPEX的剪刀差
5G-A基站单站功耗较5G增加35%,而AI推理服务器使机房能耗再增20%。如何破局?
• 液冷+光伏:中国移动在西藏试点液冷基站,PUE降至1.1,光伏供电占比60%;
• AI节能: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动态关断载波,江苏电信一年节电1.2亿度。
挑战二:生态位争夺
云厂商(AWS Wavelength)、设备商(华为云核心网)都在蚕食运营商地盘。应对策略:
• 反向OEM:运营商将自有AI能力封装成SDK,反向授权给云厂商调用,例如SK Telecom向Azure输出AR导航算法;
• 行业军团:中国电信成立矿山、电力等12个行业纵队,绑定头部ISV共同交付解决方案。

未来五年演进路线
2024-2025年:5G-A规模商用,RedCap终端成本降至200元以下,运营商开始按“网络性能+AI调用量”混合计费。
2026-2027年:6GHz频段发放,通感一体化基站实现无人机轨迹识别,新增“低空经济”收入池。
2028年后:6G进入标准冻结阶段,原生AI空口使基站具备自优化能力,运营商角色升级为“物理世界操作系统”。
自问自答:中小运营商如何分一杯羹?
问:没有资金建设全国5G-A网络,能否参与AI融合红利?
答:可聚焦区域场景深度运营。例如美国C Spire(区域运营商)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合作,利用现有5G网络+边缘AI为农场提供土壤墒情分析,按每亩0.3美元/月收费,三年覆盖200万英亩耕地。
尾声:留给从业者的时间窗口
全球电信资本开支预计在2025年达到峰值,此后将进入“精耕细作”阶段。能否在三年内完成从“网络运营商”到“智能服务运营商”的转型,将决定未来十年的行业座次。现在行动,比任何技术迭代都重要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