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资比例为何持续走低?
资本寒冬与估值回调
2022年下半年开始,美联储连续加息导致美元基金成本上升,全球VC整体出手次数同比下降31%。美元LP对IRR的要求从原来的25%提升到35%,迫使GP更谨慎地挑选项目。赛道过度拥挤
以AIGC为例,2023年国内声称做大模型的团队超过200家,但真正拿到融资的不到20家,赛道内卷直接拉低了融资比例。 ---创业公司如何提升融资成功率?
用数据说话:融资比例提升的3个关键指标
1. ARR增长率≥200%:SaaS企业如果能在12个月内把年度经常性收入翻三倍,天使轮通过率可提升至28%。 2. 用户留存率≥40%:消费互联网项目次日留存若低于30%,即使DAU再高也容易被一票否决。 3. 毛利率≥60%:硬件结合软件的项目,若硬件毛利低于30%,机构会直接质疑商业模式。 ---投资人到底在看什么?
自问:为什么有的项目技术一般却能拿到钱? 自答:因为叙事能力弥补了技术短板。投资人用“赛道天花板+团队履历+资本效率”三维度打分,其中叙事权重占35%。 - 赛道天花板:用TAM/SAM/SOM模型量化,TAM>100亿美元才够性感。 - 团队履历:连续创业者加分15%,大厂高管加分10%,纯技术背景无商业经验减分20%。 - 资本效率:每消耗1美元能带来7美元以上的ARR增长被视为优秀。 ---融资节奏如何把控?
天使轮:3个月完成,估值不要超过3000万美元
超过该阈值会压缩A轮空间,导致后续融资比例断崖式下跌。A轮:6个月窗口期,用18个月 runway倒逼自己
账上现金低于12个月时启动融资,成功率比低于6个月时高42%。B轮以后:用并购退出案例反向说服基金
把同赛道最近三年的并购估值中位数做成表格,IRR≥40%的并购案例能显著提升LP信心。 ---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误区1:把融资比例当唯一KPI 纠正:融资只是手段,现金流健康度才是生命线。 误区2:盲目追求高估值 纠正:高估值伴随高对赌,下一轮融资比例会降至原来的一半。 误区3:一次性见完所有基金 纠正:采用“2+4+2”节奏——先见2家非目标基金练手,再见4家核心基金,最后2家做价格锚点。 ---未来12个月融资比例预测
基于硅谷银行与清科研究中心的联合模型,若美联储在2024年Q2停止加息,全球互联网融资比例有望回升至15%-17%;若继续加息50个基点,比例可能跌破10%。 ---给创业者的3个行动清单
1. 本周内用SaaS财务工具跑一遍现金流,确保runway≥15个月。 2. 两周内梳理3个可量化的北极星指标,并写进BP首页。 3. 一个月内约见至少5位已退出创始人,获取最新TS条款清单。 ```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