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?
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修订并施行的部门规章,旨在规范互联网广告活动,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。它明确了广告发布者、经营者、代言人等各方的义务,并对“种草”“测评”“直播带货”等新型广告形式作出细化规定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互联网广告必须遵守的六大底线
- 真实合法: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,禁止虚构使用体验。
- 显著标识:所有商业推广须清晰标注“广告”字样,避免与正常信息混淆。
- 保护未成年人:禁止向未成年人推送医疗、医美、酒类等广告。
- 数据合规:收集用户数据需获得明示同意,禁止大数据杀熟。
- 平台责任:平台需建立审核机制,对违法广告先行赔付。
- 禁止误导跳转:广告链接的落地页必须与推广内容一致,禁止“挂羊头卖狗肉”。
三、如何识别广告与内容的边界?
自问:一篇“好物分享”笔记是不是广告?
自答:只要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商业利益(如品牌付费、佣金分成、置换产品),就属于广告,必须标注“广告”或“推广”。即使博主自称“纯分享”,只要品牌提供了报酬,就落入监管范围。
四、直播带货的合规操作清单
- 事前备案:直播间需在平台后台提交商品资质、广告脚本、代言人授权书。
- 事中提示:主播口播“以下内容为广告”并展示提示条,时长不少于3秒。
- 事后留痕:直播回放保存三年,商品销售记录保存两年,以备抽查。
五、常见违规场景与处罚案例
| 违规类型 | 典型案例 | 处罚结果 |
|---|---|---|
| 虚假代言 | 某明星未使用过医美产品却声称“亲身体验” | 没收广告费并罚款120万元 |
| 未标注广告 | 测评博主隐藏“品牌合作”标签 | 账号禁言30天,没收佣金 |
| 极限词滥用 | 电商页面使用“国家级”“最佳”等用语 | 罚款20万元并责令整改 |
六、企业如何建立内部合规流程?
1. 广告素材三级审核
法务初审合法性→品牌二审真实性→平台三审标识规范,任何环节不通过即退回修改。
2. 敏感词库动态更新
每月同步监管部门通报的禁用词,例如“治愈率”“无副作用”等,通过技术手段自动拦截。
3. 代言人尽调档案
包括身份证、授权书、使用证明、过往代言记录,防止“塌房”风险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七、个人创作者避坑指南
问:接推广时只发图片不发文字,可以不打广告标吗?
答:不可以。广告标识需覆盖所有可感知形式,包括图片角落的“广告”水印、视频字幕、置顶评论等。平台算法会识别商品链接或品牌标签,未标注将被限流。
八、未来监管趋势预测
国家网信办已就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广告合规指引》征求意见,未来AI生成的商品图、虚拟主播话术也需提前审核。此外,跨境电商平台将面临境内外广告同标同管,海外品牌通过代购直播销售同样适用中国法律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