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_如何查询最新数据

新网编辑 18 0

什么是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?

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,通常指在一定统计周期内,通过线上平台完成的股权、债权、众筹、消费金融等融资活动的资金总额。它既包括P2P网贷、互联网小贷,也涵盖股权众筹、互联网理财、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场景。理解这一概念,是后续查询、分析、决策的前提。

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_如何查询最新数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为什么要关注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?

1. 判断行业景气度:规模扩张往往意味着资本流入,行业处于上升周期;反之则提示风险。
2. 评估平台实力:头部平台交易规模占比高,抗风险能力更强。
3. 辅助投资决策:通过对比历史数据,可识别增长拐点,提前布局或退出。
4. 监管合规参考:政策制定者常以规模变化作为调控依据。


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查询的权威渠道

官方监管披露

中国人民银行:每季度发布《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,其中会披露网络小贷余额、消费金融公司规模。
银保监会:官网“统计数据”栏目更新持牌消费金融、互联网保险融资数据。
证监会:股权众筹、互联网基金销售规模可在《证券期货业统计年报》中找到。

第三方研究机构

零壹智库:每月发布《P2P网贷交易规模报告》,细分到省、市、平台维度。
艾瑞咨询:年度《中国互联网融资市场研究报告》覆盖众筹、供应链金融。
网贷之家:实时监测2000余家平台,提供日、周、月交易规模排行榜。

平台自主披露

• 头部平台如蚂蚁消金、微众银行、陆金所会在官网“社会责任报告”或“投资者关系”板块披露累计放款额、在贷余额。
• 股权众筹平台(京东众筹、36氪股权)每季度更新成功项目数与融资总额。


如何自己动手抓取最新数据?

步骤一:锁定关键词

在搜索引擎输入“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 2024年5月”,并加上限定词“site:gov.cn”“site:edu.cn”,可优先获取官方数据。

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_如何查询最新数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步骤二:使用数据平台API

Choice金融终端:输入代码“INTNET_FIN_SCALE”可调用互联网融资规模指数。
Wind:在“宏观行业—新兴金融—互联网融资”节点下,导出月度Excel。

步骤三:Python爬虫示例


import requests
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
url = 'https://www.wdzj.com/datum/list'
headers = {'User-Agent':'Mozilla/5.0'}
r = requests.get(url, headers=headers)
soup = BeautifulSoup(r.text,'lxml')
scale = soup.select('.datum-num')[0].text
print('最新月交易规模:', scale, '亿元')

数据解读:2024年一季度发生了什么?

总规模:第三方统计显示,2024Q1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约1.38万亿元,环比微降2.3%,但同比增长11.7%。
结构变化:消费金融占比由42%升至48%,P2P网贷仅剩0.8%,基本出清。
区域分布:广东、浙江、上海三地合计占54%,马太效应显著。
自问自答:为何消费金融逆势增长?
答:线下消费复苏叠加618电商大促预售,带动分期需求;同时银行系消金公司资金成本下降,放款利率更具竞争力。


未来趋势预测:规模还能涨多少?

1. 政策红利:《金融支持消费恢复和扩大通知》提出“鼓励合规消费金融创新”,预计2024全年规模突破6万亿
2. 技术驱动:AIGC风控模型将审批通过率提升8%,间接扩大可贷人群。
3. 风险变量:若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,不良率抬升可能迫使平台收缩额度,规模增速或回落至5%以内


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
误区一:把“累计成交额”当“当期规模”
累计成交额包含历史重复计算,不能反映真实增长,应看“当期新增”。
误区二:忽视币种差异
部分平台披露美元融资,需按实时汇率换算为人民币后再横向比较。
误区三:只看总量不看集中度
CR5(前五家占比)超过70%时,尾部平台数据波动对整体规模影响有限。


实战案例:用Excel做月度跟踪表

1. 在A列输入日期,B列输入“消费金融规模”,C列输入“网贷规模”。
2. 使用Power Query连接网贷之家API,自动刷新B、C列。
3. 插入折线图,设置次坐标轴展示增速,一眼识别拐点。
4. 添加条件格式:若环比增速<-5%,单元格自动标红预警。

互联网融资交易规模_如何查询最新数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延伸思考:交易规模之外还应看什么?

资金价格:加权平均利率下降,可能预示资产荒。
期限结构:短期标占比提升,平台流动性压力加大。
借款人画像:若90后占比突破60%,需关注其收入稳定性。
自问自答:规模与利率为何常呈反向关系?
答:规模扩张期,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主动降息;规模收缩时,风险溢价上升,利率随之走高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