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互联网并购政策?
互联网并购政策是指国家针对互联网平台、数据资产、算法模型等要素进行股权或资产收购、合并、分立等行为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、行政法规、部门规章及配套指引。 **核心关键词:数据出境、经营者集中、VIE结构、国家安全审查。**哪些交易必须申报?
自问:是不是所有互联网并购都要向监管部门报告? 自答:不是,只有触发“经营者集中”标准或涉及“敏感数据”才强制申报。 **触发条件清单:** - 上一会计年度,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全球营业额合计超120亿元人民币,且境内营业额合计超20亿元人民币; - 任一经营者境内营业额超8亿元人民币; - 交易涉及**重要数据**或**个人信息超100万条**; - 采用VIE架构且目标公司掌握**关键基础设施**。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流程
自问:并购完成后,想把用户数据迁移到境外服务器,需要哪些步骤? 自答:必须先通过国家网信办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。 **流程拆解:** 1. 自评估:对数据类型、规模、敏感程度打分; 2. 第三方评估:聘请具备资质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出具报告; 3. 线上申报:登录“数据出境申报系统”提交材料; 4. 专家评审:网信办组织专家在**45个工作日**内完成评估; 5. 整改或批准:若存在风险,需整改后再次提交;通过后方可迁移。 **注意点:** 若并购后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,需重新评估。VIE架构并购的合规难点
自问:VIE模式下的并购是否会被认定为规避监管? 自答:2023年《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》已明确将VIE纳入监管,**需同步向证监会备案**。 **难点与对策:** - **难点一:协议控制有效性** 对策:在并购协议中加入“控制权兜底条款”,确保境内运营实体董事会席位过半; - **难点二:外汇登记** 对策:提前办理**37号文登记**,避免资金出境受阻; - **难点三:税务穿透** 对策:采用“分步收购+对赌条款”,降低一次性缴税压力。反垄断审查的“雷区”
自问:哪些行为容易被认定为“扼杀式并购”? 自答:以下四种情形风险最高: 1. 收购初创企业后**立即关停其核心业务**; 2. 通过排他协议**限制目标公司继续向竞争对手供货**; 3. 并购后**市场份额超50%**且缺乏有效竞争约束; 4. 利用算法**实施价格协同**或**大数据杀熟**。 **应对策略:** - 提前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“简易案件”申请,缩短审查周期; - 承诺“开放生态”,例如开放API接口、降低佣金比例; - 引入**独立监督受托人**,每季度向监管部门提交合规报告。国家安全审查的“隐形门槛”
自问:哪些行业并购必须走国安审查? 自答:根据《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》,**掌握百万用户个人信息**的互联网平台、**云计算基础设施**、**人工智能算法**均在列。 **审查重点:** - 外资背景:境外投资者是否受外国政府控制; - 技术依赖:是否使用境外开源框架且存在“断供”风险; - 数据流向:并购后是否导致**关键行业数据**被境外获取。 **案例参考:** 2022年某外资基金收购国内医疗影像AI公司,因涉及基因数据被否决。交易文件中的“合规条款”怎么写?
自问:如何在SPA(股权购买协议)中规避政策风险? 自答:必须嵌入以下条款: 1. **先决条件**:以取得反垄断、数据出境、国安审查批准为交割前提; 2. **反向分手费**:若因政策原因终止,买方需支付**交易对价5%-10%**作为补偿; 3. **过渡期条款**:卖方承诺在审查期间维持业务稳定,禁止裁员或出售核心资产; 4. **陈述与保证**:卖方保证未隐瞒任何**数据泄露事件**或**未决监管调查**。并购完成后的持续合规义务
自问:交割后是否就万事大吉? 自答:需履行三项长期义务: - **年度数据合规审计**:每年聘请第三方机构出具报告并报送网信办; - **算法备案**:若涉及生成式AI,需在**上线前30天**向网信部门备案; - **反垄断申报更新**:若后续增持股份或业务整合导致控制权变化,需再次申报。 **违规后果:** 最高可处**上一年度销售额10%**的罚款,情节严重者强制拆分业务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