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有多大_2024年最新数据

新网编辑 29 0

什么是互联网消费金融?

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,向个人消费者提供“先消费、后付款”或“分期付款”服务的金融业务。它覆盖场景包括电商购物、教育分期、旅游分期、医美分期、租房分期等。与传统信用卡相比,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申请门槛更低、放款速度更快、额度更灵活。

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有多大_2024年最新数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024年行业规模到底有多大?

根据艾瑞咨询、零壹智库、易观分析三家机构最新发布的联合报告,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,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在贷余额已突破5.8万亿元,同比增长18.4%。如果把时间轴拉长,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2%—26%之间,明显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。


谁在推动规模快速扩张?

1. 场景方:电商平台仍是最大流量入口

淘宝花呗、京东白条、拼多多先用后付三大产品合计贡献贷款余额约2.7万亿元,占行业总规模的46%。平台通过“0息分期”“免息券”等营销手段,把原本一次性支付的订单拆成3—24期,直接刺激客单价提升30%—50%

2. 资金方:持牌消费金融公司+银行联合贷

招联、马上、兴业、中银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合计1.2万亿元;与此同时,国有大行、股份行通过“联合贷”模式切入,资金占比已升至35%。银行看重的是互联网平台的获客效率,平台则借助银行低成本资金降低资金成本1.5—2个百分点

3. 技术方:风控模型迭代让通过率更高

头部平台将3000+维度的行为数据纳入风控,模型KS值普遍超过0.42,坏账率控制在2%以内,比传统信用卡中心低1.2个百分点


区域与城市分布:谁在借钱最多?

从区域看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贡献了62%的交易量;从城市级别看,新一线与二线城市用户占比首次超过50%,成都、杭州、武汉、重庆、苏州位列前五。下沉市场(三线及以下)虽然客单价低,但用户规模增速高达38%,成为平台争夺的新战场。

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有多大_2024年最新数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用户画像:谁在分期?

  • 年龄:24—35岁人群占比58%,Z世代(18—24岁)增速最快,达到42%
  • 性别:女性用户占54%,医美、教育、母婴场景贡献主要增量。
  • 收入: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—12000元的白领为核心群体,占比47%
  • 用途:手机数码、家电、美妆、旅游、教育培训五大品类合计占71%

行业未来三年还能涨多少?

综合宏观消费复苏、监管趋于稳定、技术持续迭代三大因素,多家券商给出的中性预测是:到2027年,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在贷余额有望达到8.5—9万亿元,年均复合增速12%—15%。增量主要来自:

  1. 场景延伸:新能源车、绿色家电、养老服务、宠物消费等新兴场景。
  2. 产品下沉:针对县域市场的“小额高频”分期产品,额度500—3000元。
  3. 跨境消费:出境游恢复后,境外购物退税+分期联动。

监管红线:规模扩张的天花板在哪?

2024年4月,金融监管总局下发《关于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合规管理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:

  • 单户用于非场景现金贷的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
  • 联合贷中,平台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%
  • 年化综合息费必须清晰展示,不得高于24%

业内普遍认为,监管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引导行业从“规模竞赛”转向“质量竞赛”。**合规成本上升约1%—1.5%**,但头部平台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,市占率反而继续提升。


对普通人的三点启示

第一,理性分期。分期≠免费,年化利率在7%—24%之间,务必计算真实成本。

第二,保护征信。逾期记录会上传人行征信中心,影响未来房贷、车贷。

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有多大_2024年最新数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三,警惕过度营销。看到“免息”“0首付”先读合同细则,避免隐藏费用。


写在最后

互联网消费金融已从“野蛮生长”进入“精耕细作”阶段,规模天花板尚未到来,但竞争焦点已从“谁能放得快”转向“谁能活得久”。对于从业者,合规与风控是生命线;对于消费者,适度与透明才是长久之道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